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90章 科學之王




衣食無憂的世家只能創造出來藝術價值,而無法產生其他作用,比如二鳳死時候帶入墳墓的《蘭亭序》的作者王羲之,就是那個“舊時王謝堂前燕”的王家。



我們的史冊能將魏晉時候門閥士族的所有米蟲名字記載的清清楚楚,但那些真正改進了百姓生活,讓米蟲們過上更好生活的工匠們,卻從來沒留下名字。



比如漢代少府所轄,東西織室數千人,各類工匠數萬之巨,他們給漢朝貢獻出來了精彩且意義深遠的各種發明:



記裡鼓車、龍骨水車、水碓、耬車、綾機、擒縱器、渴烏、橐龠等等。



但他們無人留名。



漢代唯一一個因為發明留下來名字的人,叫陳寶光妻。



史書記載她發明了提花機,霍顯召入其第使作之,六十日就能織成一匹錦緞,一匹錦緞能值萬錢,其經濟效用無需多言。



但這樣一個女子留下的記載是陳寶光妻,甚至連姓氏為何,是否獲賞賜都不知道,佚名。



但是咱們現在應該沒人不知道西方的珍妮紡紗機。



這便是世家的侷限性,上進的世家子弟所學所研究都是為了能夠攫取權力,躺平的世家子弟要麼尋歡作樂,要麼研究藝術。



事實上咱們先賢對於科學的探索是走的很早的,比如有科學之母和科學之王兩個稱號的數學。



《周髀算經》《九章算術》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但是《周髀算經》的作者為了能讓自己的研究和著作流傳下去,需要虛構出來一個商高和陳子為這本鉅作託名。



《九章算術》更是連作者名字都不知道,《孫子算經》同樣是先賢假託孫子之名所作,只為了能夠讓這本先賢典籍流傳下去。



雖有這樣的成果在前,但從漢至南北朝,數學上的發展幾乎可以說是乏善可陳。



寥寥幾位為數學做出貢獻的先賢,如劉徽、趙爽、祖沖之、甄鸞等,要麼和世家沒關係,要就是世家中的邊緣人物。



直至隋朝世家徹底沒落,數學才迎來一波承前啟後的發展。



在宋時,隨著世家徹底消失,百姓們的智慧才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創造出了宋朝璀璨的科學文化發展。】



甘露殿和成都府衙,眾人看的目不暇接。



這邊關係理了很久,缺的明天補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