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婕 作品

第777章 傳聞(2)

    只是非罪消失了。

    後來如海聽到了很多傳說,雖然內容各有不同,但是大致都是說非罪憑藉著高深的武力,僅只一人便戰勝了契丹大軍。

    起初如海並不相信這個傳聞,畢竟他十分清楚,非罪本來就沒有什麼絕世武功,那一切都不過只是外人揣測的,真正的非罪從以前到現在,就只是一個讀書人。唸著聖賢的經典,行著禮義廉恥忠孝信義之事。

    也就是這樣的一個讀書人,才會在那種情況下一人之身衝進敵軍之中,將自己的死生置之於度外。

    後來,如海又在附近找了很久,不過卻怎麼都找不到非罪的下落,反倒是在過程中幫助了不少人,名聲也漸漸的大了起來。

    於後的某一天,他忽然想起了非罪給他的那本書,當他將最後幾頁看完時,便明白那個傳說的由來是怎麼回事了。

    原來自己與普宗修練的那本武功秘籍,最後沒有翻出來的那幾頁,記載了一個速成的招式。根據非罪的翻譯上說,這招式講究的是對於塵世間與整部秘籍的瞭解,配合秘籍上所記載的吐納方式,可以在短時間增加修練者的武功。並使出一招威力極為巨大的招式。

    然而這招式卻有著一個十分顯著的問題,那就是此招是以消耗自身心血的方式來激發體內的潛能,也就是說一但用了這一招,要不是武功盡失,便是筋脈盡斷而死。算是個以命換命的招式,非到緊要關頭,是不會有人去施展的。

    這也很好的說明了為什麼整本秘籍之中,只有這幾頁沒有被翻譯出來。他想這大約是翻譯者並不希望有人去練這麼傷身的招式吧。

    如海仔細地將這段文字閱讀到最後,卻發現在最後一頁的邊上還寫了幾行蠅頭小字,象是為了不讓人看見,又象是一般解釋某些生僻的經典時,夾註在書旁的解釋。

    那幾行字是這麼寫著:

    塵世百念生,念生何所終?若得解脫法,修羅亦慈悲。

    人間歲月短,轉瞬皆虛歸,若為護道死,此身亦非罪。

    他不確定這段文字究竟出於誰之手,直到他將整本書闔上,才發現原本沒有提名的書封上,被人以蒼勁輕靈的字跡,寫上了:《非罪》兩字。

    如海抱著那本書,嘴裡不斷默唸著:“非罪……非罪……”腦海中浮現起那個大火燒燬了藏經閣的傍晚,戒刀劈開那尊佛像時的景色。

    那刻在佛像上的字:殺佛何所求,殊途願同歸的真正意思,他也明白了。原來真正的“道”,唯心而已。

    心在何處,何處皆可涅槃。

    ※

    於後的幾年,皇帝雖然成功逃出舊的國都,可卻因為朝中大亂,派系鬥爭,而被廢了帝位,改立了原本分封在南方的宗親為王,改國號為南趙。

    至此,雖說趙國還苟延殘喘著一口氣在,可代表著北方皇室的政權卻切實的結束了。

    如海仍多次回到邊關附近,企圖找尋非罪的下落,可這麼多年來,卻是一點消息都沒有打探到。

    趙國將國都南遷後,還是不時遭到契丹的騷擾,而兩國的邊界之處,自然大小戰爭不斷,百姓流離失所。

    所幸在邊關徘徊的如海除了一面尋找非罪的消息外,時不時也會解救一些無端遭到戰火波及的百姓。

    不過每年春秋兩季時,如海都會回到少林寺。

    如今要回少林寺已經不如從前那般容易了,這裡被併入契丹領地,要越過南趙的邊界,並且躲開那些駐守在邊界的契丹士兵們,才有機會回到少林寺。

    好在,這些事情對如海來說都不算是太難。他往往趁著天色昏暗,摸進邊關,然後在一連走上三四天的路,才能回到嵩山腳下。

    他第一次回去時,發現整座少林寺就如同他們離開之時的模樣,沒有任何何改變。唯一不同的可能只有那些原本倒臥在地上的師兄弟們因為時間,皆化作了磷磷的白骨,還有那年久失修的房舍上,叢生著草木與青苔。

    如海回到少林寺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將師兄弟們的骨骸安置妥當。他足足花了七天,將那些骸骨都收整起來,然後又花了一個月,將他們通通埋葬在塔林之中。

    在收整屍骨時,他也找到了祖覺、悟持、玄廣等人的遺體,如海特別將玄廣的屍骨與其他人分開,葬在了後院那顆銀杏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