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Q 作品

第一七五章 “事大主義”(續)

對於那個遠在漢洲大陸的齊國,大明朝廷和民間的看法儘管各不相同,評價也是不一而論,但綜合所有的觀點來看,卻也無多少惡評。

母庸置疑,大明在清虜席捲神州大陸時,曾數度危如累卵,幾欲亡國。但屢次被齊國挽大廈將傾於最後一刻。

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一路攻城略地、勢如破竹,很快便兵臨江南。這時,齊國聯合福建鄭氏,聚數十艘炮艦,阻清虜於大江北岸,使得清虜鐵蹄一時間不得踐踏江南。

然而,是年9月,駐鎮江的廣昌伯劉良左叛明投虜,引清軍過江。隨後,南京城門大開,弘光逃亡太平府,卻在途中被清虜所獲,押往京師,翌年被清廷處死。

崇禎帝太子朱慈烺遂在齊國的扶持下,於登州繼統大明皇帝位,建號永初,重立朝廷,止住了因南京覆滅弘光被執後的崩亂局勢。

齊國為了振奮天下抵抗清虜的信心,於永初元年九月,攜大明官軍,奇襲遼東,克海州、破遼陽,攻沉陽,擊殺清虜守軍數千餘,斃留守八旗勳貴及奴酋妃嬪數十人,給尚處在志得意滿的清虜狠狠地扇了一記耳光。

永初八年(1654年),登州事變,清虜攻陷蓬來,永初帝攜皇后、太子及數名重臣自焚於行宮,天下局勢隨之驟然崩壞。

這時,齊國又站了出來,一邊派出炮艦護送定王前往南京,繼大明皇帝位,以穩定天下民心,一邊聯合數路大明官軍,直撲朝鮮,於鴨綠江邊截斷清虜攻朝的三萬八旗精銳大軍的歸途。

然後歷經兩日大戰,一舉覆滅了這支強悍的八旗部伍。此戰,不僅打破了清虜“滿萬不可敵”的神話,還迫使清虜收縮南方兵力,以鞏固和護衛北方地區的統治,極大緩解了明軍長江防線的壓力。

數年前發動的二次北伐,若非又是齊國出兵攻襲清虜後方,佔領山海關,威脅京師,引得清虜回兵自保,也不至於讓李定國抓住機會,先是側擊清虜中路,隨後於保定大敗清軍主力,最終迫使清虜退出京師,北走大漠,使得大明得以光復神州。

但是,齊國發展的愈發強大,在大明及周邊勢力的日漸增長,從秦王到普通的士紳官員心中除了懷有深深的忌憚之外,未嘗沒有幾分嫉妒和一絲失落。

想我堂堂華夏正朔,據有神州大陸,仁人志士無數,還富有四海,卻要讓一個偏居於南方蠻荒大陸的齊國數次挽敗亡之勢,救水火之中,此情何堪呀!

更不要說,齊國此前數十年裡,移國中百姓數以百萬計--呃,當然,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無法乞活的難民,但這種情勢,還是讓眾多官員士紳為之耿耿於懷。天朝子民,豈能任由外邦小國招攬出海,以為藩民?

另外,最讓秦王著惱的是,齊國不遺餘力地支持雲州永藩,不僅幫著永王建立了一支頗為強大的水師艦隊,還一手訓練教導出了數千“可堪一戰”火器營,使得這個雲州鎮儼然成為一個不尊朝廷、獨立於大明的海外藩國。

去年,廣德帝駕崩,新君繼位,年號建平。不過,在秦王數十年專權理政的情勢下,皇帝的威勢更加弱化,除了祭祀、禮儀等幾個方面還具有一定的存在感外,朝中大小政事,皆為秦王府一應決之。使得朝中諸臣,各地官員,以及民間世人,除秦王之外,已不知有大明皇帝久矣!

待大明朝廷忙活完先帝治喪和新君繼位的各項紛雜事務後,不經意地朝東邊一瞧,好嘛,齊國領著一眾小弟正在圍毆倭國,將人家打得鼻青臉腫,慘兮兮地,最後不得不服軟認錯,臨了還割地賠款,讓人不由心生可憐。

感慨之餘,朝堂諸公也是暗自悚然,這齊國在短時間裡便能糾集這麼多南洋勢力,以及那個雲州永藩,萬里迢迢地打到倭國家裡去,並且還能輕鬆獲勝。這要是針對我們大明,那又將呈現出何種局面?

需知,我大明以東,可是有萬里海疆,如何能防得住齊國這種具有強大海上力量的攻擊?

驟然間,這安南、瓊州、夷州,以及朝鮮等藩屬和海上大島的重要性,立時變得重要起來。儘管,齊國與大明之間向來交好,但誰也不能保證在未來某個時刻,兩國會出現彼此相爭的局面。

未雨綢繆也好,提起佈局也罷,朝鮮和安南這兩個既有的大明藩屬必須要列為重點拉攏的對象,防止被齊國再繼續滲透和控制。

當朝鮮領議政大臣南九萬向大明專使、禮部右侍郎閆邦華詢問,在遭到齊國或者雲州永藩侵犯,能否得到大明的衛護時,立即得到了明確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