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Q 作品

第一五五章 “福山”號事件

1674年4月20日,日本,大阪。

在日本戰國時代,大阪就是兵家必爭之地。1570年開始,織田信長和石山本願寺之間爆發長達10年的石山合戰,最後兩者講和,本願寺顯如退出本願寺。不過顯如在退出本願寺之前燒燬了本願寺的建築。

進入太閣時期之後,豐臣秀吉於1583年在舊石山本願寺的土地上修建大阪城,以大阪城為其統治的中心城市。然而秀吉死後,在1615年大坂夏之陣後,大阪城被德川家康攻陷,豐臣氏隨之滅亡,大坂也一度化為焦土。不過德川幕府隨後又將其重建,並定為天領(即幕府直轄領地),顯示出大阪的重要地位並未因政權交替而下降。

大阪的人口雖然比不上江戶,但也聚集了數十萬人口,遠遠超過日本國內其他城市,就算放在世界範圍內比較,也稱得上是座大城市。

不過,大阪與江戶的“性格”截然不同。世人常常將京都、大阪和江戶三個日本最重要的城市來做對比,嘗言,“京都人細膩,大阪人貪婪,江戶人浮誇”,又說“京都之人多矜氣,重土地,大阪之人多殺氣,重財富,江戶之人多客氣,重官職”。

遠離權力中心的大阪,在改頭換面之後,以日本最大的商業中心的姿態重新登上歷史舞臺。因為,交通便利,大阪成為全國的物流中心、最大的商品轉運站,各種生活必需品都會在此地匯聚、合流,再運送到其他地方。少了政治的紛擾,大阪變成了一座屬於商人、充滿自由與活力的城市。

大阪的興起,有賴於發達的水運。除了天然的河流外,人們在大阪城內及城外開鑿了許多大大小小的運河和水道,縱橫交錯,將整座城市變為水都。

在這些水道交匯的地方,漸漸出現了大型的交易場所,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堂島米市場、天滿蔬果市場和雜喉場魚市場——從名稱中不難看出,其中大部分交易的商品都是人們日常飲食的必需品,大阪因此也被親暱地稱之為“天下的廚房”。

“福山”號商船靜靜地停泊在大阪附近一處僻靜海灣內,水手們正吆喝著將一包包貨物沿著船舷輕輕地吊下去,五六艘小船來回穿梭著,以接力的方式,將大船上的貨物一點一點地轉移到遠處的岸上。

“福山”號是一艘隸屬於齊國琉球商社旗下的六百噸級三桅運輸船,一個月前,從琉球出發,先至鹿兒島,短暫停留數日,卸下了大半貨物,然後經四國,駛入大阪灣,與新近聯繫的一個大阪商人接洽,準備將船上的木材、蔗糖、香料、罐頭,以及部分五金工具賣與對方。

按理說,大阪乃是幕府直轄領地,齊國商船本不應該冒著極大的風險來此地貿易。更何況,最近幾年幕府因走私貿易的事,與齊國紛爭不斷,甚至還發出威脅,一旦捕獲走私商人,定然會進行嚴厲處置。

但這位薩摩藩介紹的大阪商人,據說手眼通天,可以搞定當地的幕府官員和駐軍,再加之,對方給出的價格實在誘人,是以前薩摩藩和長州藩兩家給出價格的兩倍。

更重要的是,大阪乃是日本國內最發達的商業中心、重要的物資集散地,毗鄰京都,乃是日本的京畿區域所在。若是琉球商社能在這個地方開闢一條商路出來,那貿易額絕對會超過薩摩藩和長洲藩兩地加在一起的走私貿易總量。

同時,也考慮到自身的商船型制規模大,還配備有十餘門火炮,就算事有不遂,遇到幕府水軍巡查,那也可以憑持武力,強行逃脫。只要駛入外海,就幕府水軍擁有的那些小舢板,根本不敢追過來,幾米高的湧浪,就能將他們的小船掀翻在海里。

“福山”號駛入大阪灣後,為了保險起見,並沒有抵近岸邊,而是遠遠地停靠在距離海邊數百米的海面上,要求接貨的大阪商人組織若干小船,來回轉運貨物。

“什麼時辰了?”船長盛方春抬頭看了看西邊的斜陽已然落下,五彩的霞光也逐漸開始變得暗淡,天色眼見便要黑了下來。

“七時二十分。”二副許士金掏出懷錶看了看,輕聲說道:“現在停止卸貨嗎?”

“嗯,通知下面的小船,轉運完這一趟,立即停止卸貨。然後,咱們暫時轉移到外海,明日一早再過來。”

“呵呵……,你們太謹慎了。”旁邊的大阪商人江口賴忠見他們這番舉動,便笑著說道:“巡查的水軍不會到這裡來的。要知道,在碼頭上可是停靠著數十上百艘大小商船,那已經佔用了他們全部的精力。所以,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擔心會遭到他們的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