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Q 作品

第一三一章 荷蘭的拉跨

1671年9月2日,阿姆斯特丹。

相較於法國、西班牙,以及神聖羅馬帝國都擁有一個國王,並建立了強大的中央集權,而作為歐洲最為富裕,也是最為自由的聯省共和國,卻長期處於無執政時期。

1650年,荷蘭聯合行省的執政王威廉二世患天花去世,而他唯一的兒子(後來的威廉三世)八天之後才來到了人間。在這種情況下聯合行省地方自治派興高采烈,馬上召開了議會大會,討論要廢除世襲執政王,恢復地方自治。

要知道,奧蘭治家族的威廉二世執政期間向來是獨斷專行,憑藉手中的軍隊強迫議會按照他的想法行事,還逮捕了數名反對他的貴族議員。威廉二世的強勢令貴族和商人們憂慮不已,時時在為自己荷包裡的錢和項上的人頭而擔心。

其實荷蘭當時對於國內要不要走中央集權的道路,國內分為以奧蘭治家族及其支持者為首的、主張維持一支強有力的軍隊的中央集權派和以各地方議會的商業寡頭為代表的地方自治派。雙方就各自秉執的理念,爭論不休,內耗不斷。

就在此時,威廉二世卻意外去世,他的遺腹子威廉三世只是一個剛剛墜地的小嬰兒,根本不足為懼。於是,地方自治派一躍而起,成為荷蘭的主宰者。

1653年,自由派領導人約翰·德·維特當選三級會議議長,主持聯省共和國內外重大事務,開始他長達二十年的議會執政。

在約翰·德·維特的領導下,自由派先是操縱議會通過了一項法案,規定聯合行省將不再由執政王進行統治,也不再設立統一的軍隊。然後又為了預防奧蘭治家族奪回執政王之位,議會全面接管了威廉三世的教養之責,以監護為名將小威廉軟禁起來。德·維特成為無執政時期荷蘭政壇上最重要的人物。

荷蘭人暫時消除了獨裁,享受了自由,但接下來的事情並沒有就此預想中的那麼完美。為了與荷蘭爭奪海上霸權,英國挑起了兩次英荷戰爭。統治荷蘭各個行省的攝政者,由於缺乏統一的領導,導致國家政治非常混亂。更要命的是,軍隊中也是這種情況,荷蘭共有7個地方軍隊和5個海軍軍部,都處於各自統帥的獨立領導下。

各行省執政雖然也都盡力迎戰,但因為協調不當而戰鬥失利也是家常便飯。荷蘭“海上馬車伕”的地位也開始動搖,已經不復之前的強勢地位。而且,由於兩次英荷戰爭,使得荷蘭在海上面對英國這個巨大的威脅時,各省不得不大力擴展海軍軍備,對陸軍的建設便有些忽視了。

荷蘭當時的國名叫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其政權是聯省自治的運作體制。威廉二世死了以後,各個聯省更是徹底放飛自我,開始各自為政。

荷蘭政府要簽訂一個條約,聯省共和國的首腦說了不算,得把條約拿到每個省的省議會去討論批准,而每個省裡都有一些自治的城市,所以條約得先通過各自治城市的議會批准。然後,批准或不批准的決定,再順原路返回給省議會——聯省共和國議會和首腦。其辦事效率不僅超低,而且只要有一個省的議會不同意,那麼這個方案就無法通過。從中就可以看出當時這個荷蘭根本就沒有加強中央集權,中央政府要辦好一件事真的很難。

這個時期,整個尼德蘭地區依然處於分裂之中,其中更親近天主教信仰,更保守的南方那部分歸屬西班牙統治。他們寧可由遙遠而國勢漸衰的西班牙統治,也不願由北方的新教徒統治,更不願被隨時威脅著他們、要吞併他們的法國鄰居來統治。

根據《比利牛斯和約》、《亞琛條約》、《奈梅亨和約》,西班牙將部分西屬尼德蘭領土割讓給了法國。而在《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中,西班牙不僅同意割讓給尼德蘭共和國以前在佛蘭德斯、林堡、布拉班特等地佔領的土地,也同意關閉斯海爾德河的對外貿易。這個令人窒息的操作,使安特衛普的商業面臨癱瘓,嚴重影響了西屬尼德蘭的經濟和貿易。

數年前,法國以繼承西班牙遺產為藉口,大舉入侵西屬尼德蘭,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攻佔了弗朗什-孔泰,進軍彷彿郊遊一般,西班牙的八千士兵被法軍輕鬆粉碎。

深感唇亡齒寒的聯省共和國隨即夥同英國、瑞典組成三角同盟,聯合其他對法國心生警惕的國家向法國提出停戰要求。

面對共和國的要求,路易十四的心情可想而知——在他眼中,尼德蘭這樣的蕞爾小國居然敢於阻擋在他面前,對他簡直是莫大的羞辱。但路易十四的心智雖比不上凱撒,卻也懂得審時度勢。他自知法國尚未做好全面戰爭的準備,便同意了和約的簽訂——以一種惱怒又隱忍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