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Q 作品

第五十八章 精工

    1663年5月5日,新淮安(今澳洲帕默斯頓市)。

    在歷史的長河當中,當某些條件未能滿足之前,精密機械是不可能製造成功的。倘若要評估這些條件的重要性的主次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他們是以相當複雜的方式施加影響的,而對於這些,後世的科學家(或者工程師)仍然是知之甚少的。

    歷史學家們一直僅限於提及某些完美的儀器和新機器的出現。他們承認某些甚至被他們錯誤地成為革命的技術進展,僅出現在一段相對較短的時期內。他們也曾研究了這些變化對工業和社會的影響。但是,對於這些變化的原因以及它們的發展過程,卻從未有過非常透徹的分析。

    在齊國精密機械發展的領域內,發明和使發明轉化為實效,只有在工匠們或科學研究者們為實現一個新的目標的某些機會出現時才會表現出來。技術發展需要熟練技術工匠的不懈工作,使用高質量的材料以及昂貴的儀器和機械。換句話說,它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財力資本。假如資本如此被佔用而不能產生效益--也就是說,沒有顧客--發明將因缺少投入而失去活力。

    事實上,在新的發明和新的應用出現時,它的顧客並不是很多,即使有,那些顧客也並不總是準備應用新的發明。這就使得某些發明和創新,在其進行過程中,面臨財力不足而難以為繼的窘境。

    但是,在齊國卻並不存在某些發明或者創新因為缺少目標市場,或者缺少資金而無法繼續推進的事例存在。因為,在齊國除了政府層面有相應資金支持外,還有一個非常執著於發明和創新的大金主--齊王。

    在齊國建國之前,當時的民政府便設立了工業研究院和天工學院,前者主要是研究和製造種有助於發展工業的各種器具和機械,偏向於實際應用,而後者,則對千年以來中外工業發展歷程中出現的各類器物和未來的科學方向進行經驗總結和理論探索。

    但是,作為內閣工部屬下的工業研究院畢竟資金預算有限,不能覆蓋和支持國內所有的發明和創新事務,而齊國的王室,向來是經營有方,財源滾滾,資金極為充沛。

    當年,因為蒸汽機應用出現資金難以為繼的時候,齊王便拿出鉅額資金投入其中,並順勢成立了王室科學基金會,開始資助國內各種發明和創新工作。十餘年來,通過不遺餘力的扶持,在使齊國的科學發展取得了相當顯著的成果的同時,也獲得了百餘項各種發明和創新專利,並通過對部分專利技術的授權使用,收回不少投資。

    起源於鐘錶製造的精密機械,首先在製造科學儀器的工場中得到發展。這些產品的市場需求在這個17世紀中期仍然非常有限,若是沒有得到巨量的資金不遺餘力的扶持,是不可能取得長足進步的。

    後世曾有人說,工業時代的標誌是鐘錶而不是蒸汽機。鐘錶是現代技術最前沿的機械,並且在每個階段都保持著領先,它也是其他機器渴望達到的完美標誌。可以說,鐘錶為其他機械提供了模型。鐘錶業的間接影響也同樣重要,作為第一個真正的精密儀器,它在精度和光潔度方面是其他儀器的榜樣,無論是機械學影響還是社會影響,鐘錶都是第一。

    在人類歷史上,地位這麼重要的鐘表,初衷並不是為了“引領工業革命”或者“帶動科技創新”。機械鐘的出現,源於修道士對日程表的認真遵守。他們為了不折不扣地定時祈禱,需要更可靠的時間儀器。

    很快,昂貴的鐘表在歐洲的修道院外也找到了市場。先是城市裡各種富麗堂皇的建築(比如法院、議會)購買機械鐘,然後是富人宅邸。無論公費還是私費,都是為了宣示其非同一般的財力和排場。

    可以說,推動鐘錶發展的,就是人們擁有“百達翡麗”“江詩丹頓”的慾望——那不僅僅是報時工具,更是高級玩具和珠寶工藝品。

    如今,各類塔鐘已經在漢洲本土和海外領地的城市中大範圍的開始應用,為習慣於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百姓們,提供著非常精準的時間。一些富裕的商人和和高官顯貴的家中,也陸續擺放了許多漢洲本土生產的座鐘。而精密的航海鍾,更是成為齊國探索未知海洋的利器,為國內的航海事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但如何將鍾縮小成了表,齊國的學者和工匠們卻是花費了不少時間。當去年8月,荷蘭東印度公司駐巴達維亞總督基恩·馬特塞克訪問齊國時,將一個略顯粗糙的“紐倫堡蛋”作為禮物敬獻齊王時,立時引起了齊國鐘錶業者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