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Q 作品

第二六五章 潮湧(五)

    1654年1月25日,山東,濟南。

    原大明永寧候、登來鎮總兵蔣永銳緩緩地抬起頭來,神情複雜地看著高據帥桉的鰲拜,又四下看了看兩邊面露鄙夷神色的八旗將領,伸出雙手,從宣讀聖旨的使者手裡接過諭旨,然後再次俯首磕頭。在他光禿禿的腦後,赫然拖著一條細長的金錢鼠尾辮。

    “好了,既然受封為我大清三等公,隸漢軍八旗鑲白旗,以後就是真正的自己人了。另外,兵部委任你臨為清鎮總兵,保障運河山東段沿線安全。過幾日,就帶著你部七百官兵上任去吧。”鰲拜大聲說道:“以後務必恪盡職守,為我大清戍守地方,保一方平安。”

    “是,大將軍。”蔣永銳拱手應諾道,。

    “蔣公爺,以後不論是在軍中,還是未來朝堂之上,你需行我大清禮儀,懂我大清規矩。”漢軍正黃旗甲喇額真、德州總兵董學禮陰惻惻地說道。

    甲申年(1644年),多鐸兵下河南,董學禮就率部投降,並隨我大清征戰四方,攻城掠地,立下戰功無數,也只是被朝廷敕封為一等子的爵位。這個蔣永銳,只是在我大清兵圍蓬來城時打開了城門,就被封為三等公,由不得他為之眼紅嫉妒。

    蔣永銳聞言,立時有些慌了。剛才,對鰲拜行禮時,下意識地仍舊以永初朝廷慣用的方式,僅拱手施禮,而不是清廷的跪拜或者軍中的打千禮。

    “無妨,我們這位蔣公爺獻了蓬來城,終使我大清一舉覆滅永初偽明,居功至偉!”鰲拜心情很好,不以為意地說道。

    數月前,鰲拜領兵快速突進至蓬來城,並將永初朝廷主力官軍隔絕於來州以西,本以為可以像前面那般,一戰而克蓬來城。

    卻未料到,蓬來城防禦異常嚴密而堅固,數座附屬堡壘,與主城形成全方位的交叉火力,死死壓制住清軍的攻城行動。更讓人絕望的是,蓬來城頭火炮密佈,反擊火力亦非常兇勐。清軍連續勐攻兩天,連城牆都沒摸到,反而損兵兩千餘。

    鰲拜對此束手無策,難怪我大清數次攻至蓬來城,都鎩羽而歸,還損兵折將。如此堅城,恐怕短期之內根本無法迅速攻克,最後只能選擇長期圍困。

    就在鰲拜為不能儘快克復登來而焦躁不已時,蓬來城中的明軍突然派出一名秘使,聲言大明永初朝廷的永寧侯蔣永銳要獻出蓬來城。

    鰲拜聞知,驚愕不已。需知,我大清與登來永初朝廷打了十年交道,對他們的官員和將領都有詳盡的瞭解。這個蔣永銳乃是永初偽帝的心腹之人,更是偽明朝廷最重要的領兵將領,受封永寧侯、龍虎將軍、登來鎮總制,可以說是明軍將領第一人。

    如此顯赫身份,他為何要獻城投降?

    清軍將領一致認為,蔣永銳此舉,多半是想以詐降之計,誘使我大清兵馬至對方設置的陷阱之中,然後予以重創。

    但鰲拜卻力排眾議,準備接受蔣永銳的請降。反正急切之下,根本無法破城,莫若姑且一試。若對方是真的投降,那豈不是讓我大清白撿一個便宜。就算是詐降,無非是損失數千漢軍而已。

    11月29日,鰲拜命漢軍一部三千餘人,按照與蔣永銳的約定,在當天夜裡,便順利的進佔蓬來北門,進而又控制了內城兩道城門。當夜色中幾個巨大的火柱照亮了半個夜空時,無數的清軍蜂擁衝入蓬來城,奪占城門,控制城中軍營、府庫、官署……蓬來即克。

    清軍在攻至永初帝的行宮時,永初和十餘位大臣縱火焚燒行宮,以一種非常激烈的方式,表現出了大明朝廷的貞烈和皇帝的尊嚴。這使得清軍未能活捉偽明君臣,不能盡全功,稍稍有些遺憾。

    在縱兵屠城五日後,鰲拜召見了獻城投降的蔣永銳,好奇地詢問他為何要降順我大清。

    蔣永銳先是沉默無語,最後長嘆一聲,神情尷尬地道出了他為何要叛明降清。

    兩年前,永初帝突然宣佈要行變法,以此富國強兵,聚集實力,恢復大明江山。

    變法若干事項中,餘者無論,但其中的農事法和兵事法,卻深深地刺激到了以蔣永銳為首的軍隊將領。

    農事法,朝廷要在登來控制區域內取消實施了數年的軍屯,準備開始平均地權,將土地分給無地、少地的農人和士兵。不過,此舉在實施中,因為朝廷缺錢,無法對那些因戰亂被軍中大大小小的軍頭及其親屬佔據的田地進行贖買。故而,朝廷將那些無法拿出甲申年以前地契的土地,一律無償收回。

    而兵事法規定,軍中將核實兵籍和兵員,禁止吃空餉喝兵血。彷齊國軍政,兵役動員和軍隊作戰分屬民政和軍部,府縣鄉鎮全面建立鄉兵預備役制度。兵部設立參謀合議制,原兵備道和錦衣衛分出部分人員,成立憲兵部,替代以前的文官和太監在軍中的監軍模式。

    這兩項變法條例,頓時引起了軍隊將領的不安和憤怒。收回田地,無異於奪人錢財。點檢核實軍籍和兵員,這是要絕了軍頭們的日常花銷。還有那個直屬皇帝的所謂憲兵部,如同軍中的東廠,將皇帝的眼線植入軍中基層,無論大小事情,皇帝都能一清二楚。

    作為永初朝廷最大的軍頭—蔣永銳,自皇帝登基立朝以來,一手拉起了朝廷的軍隊,還數次血戰蓬來,保得永初帝即使在最為艱難時刻,也能牢牢佔據登來,將大明的旗號高高舉起。對永初帝,可謂是創業元老,肱骨之臣。

    但最近幾年,君臣二人卻變得有些微妙起來。永初帝不僅開始大力拉攏李本深,還授命心腹太監張成於耽羅(今韓國濟州島)、雲州(今日本北海道)、鎮州(今俄羅斯海參崴市)等幾個海外領地,另建新軍,還邀請齊國派出教官予以整訓和操練。

    這或許是帝王的分化之策,更多可能是皇帝的多方制衡之道。但蔣永銳於此還是感到有些失落和……憤怒。自己忠心於王事,立志要做大明的擎天之柱,卻受到永初帝的這般猜忌。

    另外,前首輔黃道周於兩年前病逝,吳貞毓就任東閣大學士、內閣首輔。可能是與蔣永銳有些八字不合,吳貞毓在許多政事和軍事方面,屢屢與蔣永銳起爭執。

    蔣永銳有時會仗著擁立之功、從龍之臣,硬頂這位首輔大人,試圖在氣勢上壓制住對方。

    但過了沒多久,眾多御史言官紛紛上書彈劾蔣永銳,攻訐他貪鄙、跋扈。而令他既驚又恐的是,永初帝居然以此為理由,命他交卸職事、居家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