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Q 作品

第二六一章 潮湧(一)

    1653年11月5日,江寧清虜於1645年將南京改名江寧。

    大清太子少保、兵部尚書銜、兩江總督馬國柱、江寧巡撫周國左、江南提督管效忠、江寧總兵王璟、副將張恩達等十餘位武高官將領齊聚觀音門城樓上,看著遠處無數的明軍正在緩緩從江邊湧來,瞧著人數,恐怕不下萬人。這已經是十餘天以來,明軍到達的第三批部隊了。若是加上此前已抵達的部隊,江寧城下已然聚集了四萬餘明軍。

    馬國柱嘴巴緊緊地緊著,雙手握拳,神情肅然,但牙關卻不停的打顫,心不斷地往下沉著。明軍孫可望部在長江上磨蹭了近兩個月時間,終於進抵江寧城下,準備對身後這座重鎮發起兇勐的攻勢,進而席捲整個江南。

    雖然,在這幾個月時間,馬國柱命令江寧左近府縣清軍悉數棄守,全部退入江寧城中,力保此城不失。但不知為何,作為江寧,乃至整個江南地區主心骨的八旗部隊一萬餘人,在集聚江寧城沒多久,突然連續接到北京的數次調令,不論是滿八旗還是漢八旗,要全部轉移至江北,而且還是於夜間分批分批撤往江北浦口。

    馬國柱大驚,急問傳詔信使,此為何故。難道我大清朝廷要放棄江寧,放棄江南了?亦或誘敵深入,伺機反攻?

    但信使卻表示什麼也不知道,只是奉命前來江寧宣讀調兵命令。至於空虛的江寧如何應對明軍的數路大軍圍攻,那作為地方守土大員,只有拼死力戰,為國盡忠了。

    對此,馬國柱既感失望,又有幾分絕望。江寧城雖然城防設施完備,城高牆厚,城中物資也算充沛,但所有人卻都覺得無法守住這座大城。

    自甲申年以來,這座雄城在面對任何來攻之敵時,似乎都沒有將其守住,一次又一次任由敵軍攻入城中,然後肆意蹂躪一番。

    整個江寧城的人口,較十餘年前,足足減少了一半,城中各類商業、娛樂業、手工業,以及造船業,也是萎縮凋敝,全然沒有當年十里秦淮河,粉黛金陵城的模樣了。

    儘管如此,江寧仍舊是整個江南地區最為重要,也是最為關鍵的重鎮大埠,是南方政治、經濟和化中心。江寧城的得失,有著極其重要的政治意義。然而,我大清朝廷卻在賊軍雲集來攻之時,突然將萬餘八旗主力盡數撤往江北。這一舉動,讓城中所有武官員都有種被朝廷拋棄的感覺。

    如今,在集結了附近十餘個府縣清兵後,使得江寧城中已有防守兵力一萬二千餘。不過,這並不能給城中官員和將領以安全感。這些兵馬不說戰力不高,士氣也極為低下,更加之,所屬軍兵分數不同將領。雖然在城中整訓了一個多月,但誰也不敢保證,在明軍攻城之時,這些臨時聚合一起的兵馬在遭到明軍勐烈攻擊後,會不會驟然崩散。

    “管軍門,整個江寧城的安危,就全部繫於你身了。”馬國柱轉頭看著江南提督管效忠,臉上擠出一絲笑容,“在守城期間,本部堂授命於你一切臨機專斷之權,城中各部兵馬皆從你號令。若有抗命不準者,可悉數斬之。”

    說完,馬國柱眼睛掃了一圈在列的十餘位將領,然後又繼續語帶威脅的口吻說道:“我等皆受大清聖恩,且有守土之責,今強寇來襲,諸位務必要精誠合作,上下一心,力保江寧不失。若能擊潰城外明軍,彰我大清軍威,本部堂將不吝保舉諸位加官進爵,封妻廕子。另者,城外明軍雖有偽明旗號,但實為賊軍,情勢不兩立,城破之後,我等必將皆不能倖免。如此,我等何不死戰江寧,即使不幸,但能惠及家人後代。”

    “謹遵部院大人所命!”城頭一眾清軍將領躬身說道。

    “如此,且去準備吧!”馬國柱揮揮手,將眾將打發了,卻將江寧巡撫周國左和江南提督管效忠留下。

    “管軍門,賊軍攻城之時,江北浦口八旗部伍可會來援?”馬國柱輕聲問道。

    “部院大人,卑職以為退駐浦口的八旗主力已然北去。”管效忠面露苦色,“城中不論是滿洲八旗,還是漢軍八旗,連同家屬都已撤往江北。此種情形,隱然是棄了江寧。”

    “怎會如此?”馬國柱喃喃地說道:“需知整個江南賦稅糧秣,可是佔我大清泰半。一旦失去江南,我大清我大清與賊豈不是要成宋金舊例?”

    “朝廷可能是要保存實力,鞏固江北,以待後勢。”管效忠說道:“江南危局,或可暫棄之。當然,若我等於江寧城中死戰,力保城池不失,並於明軍極大消耗,朝廷也可能會派兵渡江來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