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Q 作品

第二五五章 亮劍

    1653年4月18日,漢洲,黑山今澳洲北部帕默斯頓市附近。

    “轟!轟!轟!”

    十餘門火炮勐烈地轟擊著,共持續了六七輪,聲震不絕於耳,將前方數百米的“敵軍”區域炸成一片火海,修築的一段模擬城牆也是千瘡百孔。

    在後方觀看的鄭芝莞,嘴角雖然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容,表現出自己的鎮定,但心中卻極為震撼,這齊國的火炮發射彈藥,赫然是威力巨大的開花彈,四散飛濺的彈片,升騰冒起的熊熊火光深切懷疑在著彈區域佈置了引火物,顯得聲勢更加驚人。

    火炮轟擊過後,攻擊陣地上突然煙塵四起,火光沖天,一排排火箭彈拖著紅色的尾焰,呼嘯著撲向前方,越過那段模擬城牆,進入“城”中,然後落地爆炸,燃起了熊熊大火。一排排草木編制的假人在爆炸和大火中,劇烈地燃燒飛濺,宛如慘烈的戰場境地。

    這種齊國軍工部門新近研製的火箭彈,是以前宋軍中初期的火箭武器“霹靂炮”而彷造。數年前為了應對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海上威脅,做出了一款升級版的“神火飛鴉”,在海上用來攻擊荷蘭武裝商船,併發揮了不錯的效果。

    這幾年來,齊國陸戰隊在攻擊敵人堅固的城防時,除了使用威力巨大的重炮外,就是採用笨拙的掘土挖壕方式,雖然最終也能攻克堅壘,但過程中卻耗費不少時間,並且在破城後還要面對城中守軍的巷戰。

    因而,軍方便希望軍工部門在不斷優化改進開花彈的同時,再提供一種新的武器,可以大量殺傷城中的守軍,以減少官兵於巷戰的損失。

    黑山軍工廠接到軍方的要求後,便將主意打到了此前研製的“神火飛鴉”這種武器上面。它既然可以在海上,通過己方艦船發射,並引燃敵艦的甲板上火藥或者風帆,那麼是不是可以加大其戰鬥部位,將其設計成一個會飛行的“炸彈”,以達到對敵人實施遠程攻擊的目的。

    經過數年的研製,陸地版的“神火飛鴉”在不斷改進和優化後,陸續試製出幾款樣品,開始時主要以尾焰燃燒殺傷敵人,後來又配備了爆破彈頭,以破碎彈片殺傷敵人。今日特意在這場攻防演習中拿來進行一番試驗,向軍方驗證這種武器的殺傷力。

    眾所周知,中國在宋代就已經可以製造用火藥推進飛行的火箭,這種火箭大約在元代或明代傳入了印度,很快被印度人彷造和改進。從16世紀到18世紀,印度的火箭技術有了極大的發展,火箭威力和射程都大大增加,一些火箭的火藥筒已經改用鐵製,還出現了各種型號。

    17世紀,英,法等國入侵印度,遭到印度人的頑強抵抗。在這些戰鬥中,火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邁索爾蘇丹狄波薩布在1792年和1799年抗擊英軍的戰鬥中用專門的火箭部隊發射了大量火箭,使英軍傷亡慘重。

    英國人在征服邁索爾後,將繳獲的火箭帶回國內。當時正值拿破崙戰爭時期,拿破崙試圖登陸英國本土,由於英國陸軍兵力不足,需要在海上消滅敵軍,所以急需能夠有效攻擊法國登陸船的武器。印度火箭引起了在武爾威治兵工廠皇家實驗室工作的炮兵上校威廉康格里夫的極大興趣,他認為火箭是對抗拿破崙最好的武器,於是立即著手對其進行改造。

    經過幾年的探索,康格里夫於1805年採用新型火藥製造出了一種實用的火箭,並經過不斷改進,射程最遠可達34千米。這種新型火箭相對於19世紀初期的火炮具有射速快,射程遠,機動靈活等特點,使的康格里夫火箭在新式火炮出現之前大出風頭。

    康格里夫火箭一經裝備就廣泛在拿破崙戰爭中使用。首先在布倫攻擊了法國艦隊,戰果不錯。之後,由康格里夫親自指揮,英國海軍向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發射了約25000枚火箭,幾乎將城市夷為平地。1812年來比錫戰役時,瑞典軍中的英國火箭炮部隊用一次勐烈的射擊就把一隊法軍“象螞蟻堆一樣打得星散”。

    當然,齊國目前試製的火箭彈還沒有後世康格里夫火箭那般威力,主要依靠其燃燒性能,以密集發射的方式,焚燒城牆附近的工事,震懾守軍,部分裝有爆破彈頭的火箭彈,因為引信的問題,還不能完全保證其爆炸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