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Q 作品

第二一七章 登萊的危局

    1650年6月15日,北京,睿親王府(原明南宮)。

    羅守璋頹然地放下手中的清軍報捷文書,臉色更是變得慘白,低頭默然無語。

    “不到一個月時間,我大清兵馬連克濰縣、濟南、青州、昌邑、掖縣數十城,聚兵於蓬萊城下,前後擊破永初偽明軍隊十餘萬,覆滅登萊,指日可待!”多爾袞笑吟吟地說道:“更讓孤意想不到的是,你們齊國兵馬在這個時候,竟然帶著永初偽明的軍隊攻入朝鮮沿海城鎮,例行打草。可笑啊,如今卻被我大清兵馬襲了後路。哈哈……,此乃天助我大清!”

    連克數十城,可能是真的,但擊破十餘萬明軍,可就有些離譜了,需知登萊明軍一共才五萬餘人,其中還包括位於莒州、膠州、沂州李本深部一萬六千餘人。當然,清軍也有可能將破城後屠殺的百姓民眾,也當做斬首計功的人數。

    但不管如何,這次清軍的大舉突襲行動,定然獲得了極大的戰果,此前作為登萊核心之地的平度州、掖縣(今山東萊州市)、招遠、黃縣(今山東龍口市)都被他們攻佔,直接兵圍登州治所--蓬萊。而且,明軍肯定遭受到了巨大的兵員損失,也不知道最後能否擊退清軍的大舉進攻。

    “想來,等你們齊國從萬里之外的漢洲本土派艦船和部隊前來支援的話,估計也是七月中旬了吧。”多爾袞得意地說道:“你覺得,永初小朝廷能否堅持這麼長時間?”

    清廷算是已經將登萊和齊國的信息給摸透了,知道在每年的一月到六月間,因為要進行移民轉運,陸續返回本土,齊國留守在大明沿海的戰船會很少。更要命的是,去年為了應對漢荷戰爭,不僅將原先常駐大明海域的四艘專業戰艦調回本土,還將大部分陸戰隊士兵也撤了回去,以至於,正好讓清軍趁虛攻入登萊腹心,而齊軍卻無法做到應有的反擊。

    再加之去年,清廷派出使團前往漢洲本土,所有人都以為清廷已經暫時放棄了對登萊地區的武力征討,轉而開始實行懷柔手段,這在一定程度上讓齊國駐登萊的軍隊也稍稍鬆懈了下來。

    而永初朝廷雖然對齊國私下裡接觸清廷使團相當不滿,但考慮到需要大量時間來消化吸收新佔的濟南和濟寧等山東地盤,也需要一定的和平環境,便也將所有的注意力投入到新佔之地的內政管理方面,準備在此期間,鞏固所轄地盤,積聚更多的實力。

    誰能想到,清廷在平定山西大同姜瓖叛亂後,根本不進行任何休整,在開春後,立即調動大軍突襲山東、登萊,打了齊國和永初朝廷一個措手不及。

    清軍主帥尼堪領輕兵,經濱州利津,直撲濰縣,一舉截斷了濟南、淄博、青州幾地明軍的後路,然後,在留下少量兵馬駐守,清軍大隊不做絲毫停留,以騎兵為前導,一夜間跨過濰河,迅疾殺向掖縣。

    清軍騎兵統領拜音圖一擊未克掖縣後,也不做片刻停留,僅派少量騎兵監視掖縣,隨即引騎兵繼續東向,直撲蓬萊外圍門戶--黃縣(今山東龍口市),並於次日午前,進抵黃縣,趁守軍不及防備之時,奪取了一座還未來得及關閉的城門,未及半個時辰,黃縣即被清軍攻佔。

    後續跟進的尼堪領火器營和部分八旗步甲趕至掖縣後,強令烏真哈超不顧城頭火炮轟擊,將十餘門火炮推進至掖縣城門,對城門進行猛烈轟擊。在付出了數百名炮手的傷亡代價後,轟破城門。

    掖縣守軍在城門附近,集聚數百火槍兵,以排槍齊射的方式,大量殺傷蜂擁攻入城中的清軍步卒。

    眼看著掖縣守軍在火槍兵的掩護下,驅使大量民壯於城門處堆砌磚石巨木,試圖封堵城門。尼堪催動朝鮮鳥槍兵一千餘人,冒著城頭火炮和弓箭的數重打擊,至城門處與明軍火槍兵展開對射。

    忍受巨大傷亡的朝鮮鳥槍兵數度崩潰,但在後面督陣的八旗步甲和火槍營強力彈壓下,不得不幾次三番地又回頭衝向城門處,與明軍火槍兵繼續展開“排隊槍斃”。最終憑藉人數優勢,擊退了明軍火槍兵,攻入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