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Q 作品

第一五七章 金島

    1647年4月2日,建業,造船場。

    一艘被命名為“希望1號”的兩百噸左右的小型槳帆船在幾艘拖船的拉拽下,緩緩地駛出了船臺,當它整個船身進入水中的時候,船臺四周的工部官員,水師軍官,以及眾多船匠,均屏住了呼吸,目光全部聚集在這艘剛剛建造下水的小型槳帆船。

    按理說,建業造船場自建立十年來,大小船隻也造了不下五六十艘,甚至還建造過幾艘千噸級的專業移民船和一艘戰列艦,根本無需如此看重這艘兩百多噸的小型槳帆船。

    蓋因,這艘船採用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建造工藝,船殼雖然依舊使用大量木材,但其主要龍骨和肋架全部採用了鋼鐵,即18世紀晚期才出現的“鐵肋木殼船”結構。

    雖然漢洲據有威遠島(新幾內亞島)以及帝汶島大半,不缺造船木材,但考慮到以後要建造更大型制規模的船隻,木頭材質尺寸都是有限的,仍舊需要將所需木材進行搭接延長。比如要想造一艘30多米的木質帆船,其底部龍骨可能要分成7、8段來搭接,但木材搭接的強度畢竟不高,影響船隻的堅固性和耐用性。

    另外一個問題是,船隻必須考慮載貨物、人員容積問題。如果用木質骨架,因為木材密度小,同等強度下會佔用很大的內部空間,導致船艙容積變小,那麼營運經濟性就低。

    但是,若能將鋼鐵作為船隻的骨架,則能避免這些問題的存在。當然,鐵質骨架長度也是有限的,但鐵質骨架可以通過鉚接,強度受損較小,可以實現貫通全船的連續結構。同時,換鐵骨後,還能可減少骨架,以有效增強船隻的載運容積,最大限度地提升船隻的創造財富能力。

    “希望1號”完全進入了水中後,非常平穩地漂浮在水上,然後在船上槳手地划動下,慢慢地朝港灣駛去。待行駛了數百米後,船帆陸續升起,速度也逐漸快了起來,幾刻鐘後,在眾人眼裡,只剩下一個小小的帆影。

    “王上,此船試航成功!”工部尚書孫維迎興奮地說道:“以鋼鐵為肋,木材為殼,此法果然能行!”

    “說試航成功,尚且為時過早。”齊天也是暗自鬆了一口氣,“待它行駛數月,並能安然返航,並證明各項運行數據優於舊型船隻,這才能說此船試製成功。”

    “王上,若是此法造船可行,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以後可以建造型制更大,威力更強的戰列艦?”齊大江也是一臉興奮。

    “即使沒有這種鐵肋木殼構造船型,我們就算使用現有的木材也能建造出型制更大,威力更強的戰列艦。”齊天說道:“這種結構的船隻,應該要比純木材造的船隻,可能會稍顯堅固耐用。另外,建造速度也會快一點。”

    “既然鐵肋木殼船可行,那我們能不能建造全為鋼鐵的戰艦?”齊大江問道。

    “理論上應該可以。”齊天想了想,然後說道:“但鐵甲戰艦本身噸位較大,估計使用風帆驅動的話,可能速度會慢一點。另外,我們目前的鋼鐵產量還不多,可經不起這般使用。而且,鍛鐵技術還無法達到鐵甲戰艦的那種防護裝甲需求。”

    後世已經通過實踐證明,鐵殼船在作為民用船隻使用時,安全性更好,在遭遇風暴時要比木殼船更堅固。但由於目前的鋼鐵工業還沒有經歷根本性的技術革命,生產鍛鐵主要依靠攪煉法,因此這種材料並不算便宜,產量也不是很大。

    “若是能建造幾艘全鋼鐵戰艦,那麼,在面對敵船時,豈不是就能成為無敵的存在了!”孫維迎喃喃地說道。

    “在以後的海戰當中,鋼鐵戰艦是不可能變成無敵的存在。充其量,在雙方交戰的時候,能比較抗打擊一點罷了。”齊天搖頭說道。

    實際上,以現有技術,建造鐵殼船雖然可行,但那層薄薄的沒有內襯的鍛鐵外殼防禦力並不強,遠不能和鐵甲艦厚厚的鍛鐵裝甲帶相比。而且鍛鐵雖然比橡木硬,在面對榴彈時更堅固,但是鍛鐵較脆,缺乏木材的韌性,在面對大口徑滑膛炮發射的實心彈時只會比橡木船殼更脆弱。

    猶記得19世紀上半葉,英法等國的海軍進一步簡化艦炮口徑,戰艦大多裝備了例如32磅炮這種級別的重炮,甚至還有9英寸、11英寸口徑的達爾格倫炮這樣的巨炮,鐵殼軍艦在戰場上的生存性更加堪憂。因此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木殼軍艦依然大行其道。為了綜合木材和鍛鐵的優點,19世紀60年代開始,甚至還一度流行起了鐵肋木殼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