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Q 作品

第五十八章 東萊行(一)

    1643年10月11日,齊國艦隊一行十二艘艦船在南長山島聚集。

    10月13日,齊國艦隊離開南長山島碼頭,先向南行駛,至長山島南端後,轉向,徑直朝東而去。

    10月15日後,艦隊抵達朝鮮海岸,隨後,沿著海岸線南下,沿途所遇朝鮮船隻,盡數俘獲。

    10月19日,艦隊臨近朝鮮東南地區慶尚道沿海重鎮--東萊(今韓國釜山)。

    齊國一行艦隊之所以選擇慶尚道沿海地區登陸,蓋因在丙子之役(1637年清軍入侵朝鮮),建奴入寇朝鮮,使其國內社會經濟遭到重創,尤其是給朝鮮西北部造成極大破壞。當時朝鮮八道當中,僅慶尚道未遭到兵禍(全羅道是朝鮮敗兵作亂),該地區尚能保持富庶,有可掠之資。更重要的是,這裡還是朝鮮王國的重要穀倉,有齊國最為看重的大量糧食積存於此。

    另一方面,齊國艦隊打擊這處毗鄰日本最近的朝鮮地區,破壞當地社會經濟,還可阻止日本對馬島上的對馬馬藩宗氏的對外貿易,  減少日本國內物資的輸入,並能間接提升和加強他們設在琉球的“自由貿易區”的作用。可謂是一箭雙鵰,  一舉多得。

    海面上散佈的七八艘小漁船在見到齊國艦隊一行艦船後,  立時四散著逃入東萊(釜山)碼頭和洛東江河口。

    “碼頭應該有幾座炮臺,  但不知道威力如何。不過,鑑於我們在兩個月後,  即將開始運輸移民返回漢洲本土,我建議不要冒險直接攻入港口,以免船隻受損。”艦隊作戰參謀向牛進明建議道:“還是按照我們以往的打法,  艦隊直接避開港口碼頭炮臺方向,在附近海岸停靠,先將陸戰隊和鄉兵先上岸,等待他們奪取港口。”

    牛進明點點頭,認可了作戰參謀的登陸作戰意見,  隨即命令船隊繼續往東北方向行駛。至午後時分,  船隊來到一處陸地較為平緩的海岸附近,  朝岸上仔細觀察一番,  並無朝鮮軍兵嚴陣以待,只有數十朝鮮百姓正在慌亂地朝內陸跑去。

    “放下測量小船!”

    “放下登陸小船!”

    “陸戰隊準備下船!”

    “鄉兵準備!”

    “……”

    隨著牛進民下達登陸命令後,十餘艘艦船上立時忙碌起來。兩艘吃水較淺的漿帆船小心翼翼地朝海岸邊駛去,試圖為後面的十幾艘登陸小船作最後一段距離的掩護。

    嶽仲武抱著火槍,將大衣緊緊地裹在身上,眼睛死死盯著越來越近的岸邊,  心中默默地期盼著,小船最好可以直接衝上灘頭,那麼他們這一船的陸戰隊士兵,就不用蹚著冰冷的海水登陸岸上了。

    然而,  小船在距離岸邊還有十幾米的地方,  擱淺在沙灘上,七八名陸戰隊士兵罵罵咧咧地端著火槍,  跳入海中,  奮力地朝岸上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