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Q 作品

第二十八章 東部大開發(五)

    隨即,向貴全不顧荷蘭武裝商船可能存在的攔截、襲擊的風險,與幾個要好的合作伙伴一起來到了威海,並開辦了數家糧油加工場。他們的到來,受到了威海地方政府的熱烈歡迎,當即給他們這些民間商業資本予以兩年的免稅優惠政策,同時還對他們的用工需求,也是盡力滿足。

    接著,南邊的雲陽地區數個定居點相繼設立,他們這些嚐到了先發優勢紅利的商人立刻隨之跟進,糧油、皮革、傢俱、被服、造紙、陶瓷、小五金等一系列滿足日常生活用品的工坊陸續建立起來,很好的滿足了當地民眾的需求。

    然而,不幸的是,隨著漢荷戰爭的結束,漢洲本土驟然湧進來數十家來自巴達維亞華商,他們不僅開始涉足漢洲本土至巴達維亞,乃至馬來半島、婆羅洲、蘇門答臘島等之間的海上貿易,而且,還大量地投入金銀,在漢洲本土建立各種工坊廠礦。

    建業府、威海府、雲陽地區,甚至帝汶島的新鄉城(東地位南部沿海小鎮蘇艾)和威遠島的威遠城(巴布亞新幾內亞莫爾斯比港),都有這些來自巴達維亞華商的投資,與向貴全他們這些最早紮根漢洲本土的民間資本展開激烈的競爭。

    按道理說,漢洲本土近九萬人口,加上控制的大半個帝汶島和威遠島,市場容量足夠數十家,乃至上百家各類工坊企業的生產供應。但作為商人,誰不想做壟斷的產業。本來憑藉先發優勢,幾乎佔據了漢洲東部新拓殖區的近半市場(另一半市場為民政府控制下的商社和工坊佔據),可以舒舒服服的賺著漢洲銀元,而且還可以隨著人口不斷地增加,收益也會隨之逐年提升。

    但如今,那些喜歡將雞蛋放在更多籃子裡的巴達維亞華商,迅速湧入漢洲本土市場,開始與此地的眾多商家競爭這塊逐步成長的漢洲市場。

    為此,向貴全這些最早的漢洲本土資本,開始憑藉與政府的前期友好關係,隨著大齊拓殖區的擴張,他們也緊隨其後,跟著政府拓展的腳步,加緊佈局和佔領新的消費市場。

    向貴全為了在大興地區建立“貴全”糧油坊的新工場,已經在這裡停駐了半年時間,日子過得其實跟那些在此拓殖的移民一般無二。不僅要操心糧油坊的建立和生產,還要不斷地與當的拓殖官員拉關係,尋求長期的貨物供應合同,要求提供滿足工坊生產的所需原料和工人,爭取更加優惠的稅收財政政策,甚至給予漢洲大錢莊的資金借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