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Q 作品

第十四章 鄭家的書生

    仔細想來,鄭家要對付漢洲的最好機會,其實就是漢洲在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發生戰爭的三年期間。那個時候,鄭家如果在大明沿海對漢洲移民船隻進行封鎖堵截,再加之荷蘭人又對漢洲本土進行的封鎖,如此一來,必然會讓漢洲陷入一種非常艱難的處境。不說能徹底擊垮對方,但至少會延緩或者遲滯漢洲實力的進一步增長。

    “父親,三叔。”坐在鄭芝豹身邊的那名年輕人輕聲說道:“我觀漢洲近年來在大明和南洋之行事,似乎只在意往來大陸轉運移民,對大明、日本、朝鮮等地海上貿易,也未曾流露出染指意圖。此舉對我鄭家而言,可謂喜憂參半。”

    “福松,漢洲專事移民,於我鄭家,何為喜,何為憂?”鄭芝龍含笑看著那名年輕人。

    被鄭芝龍稱呼“福松”的年輕人,為其長子,即名為福松(鄭森,亦即後世稱之為鄭成功),今年已滿十八歲。天啟四年(1624年)出生在日本肥前國平戶島上的川內浦千里濱。六歲時,鄭芝龍受明廷招安任官之後,才被接回泉州府安平(原福建省晉江縣安平鎮,現安海鎮)居住讀書。崇禎十一年(1638年),考中秀才,又經考試成為南安縣二十位“廩膳生”之一。去年,迎娶福建泉州惠安進士禮部侍郎董颺先侄女董酉姑。

    鄭福松朝父親拱了拱手,恭敬地說道:“漢洲往來大明,不為經濟,專事移民,此舉於我鄭家而言,避免了相向競爭,分我海貿之利,可謂之喜;但漢洲既然不為經濟,只為移民,我鄭家若要與其背向而爭,其中損益,必然為我鄭家為重。但我水陸兩師數萬軍隊和眾多雜役船工,還有臺呂兩地移民,每日靡費鉅萬,少了幾分海貿之利,恐於諸多事務難以為繼。”

    “可有應對之法?”鄭芝龍點點頭,繼續問道。

    “我鄭家佔據臺、呂兩地,已據有漢洲移民路線之要衝,加之對大明沿海之絕對掌控,漢洲若要移民,自然會仰我以鼻息。”鄭福松說道:“但若我鄭家以此要挾漢洲,必然會激怒彼輩,或與我鄭家交惡相爭。甚至,誠如父親所言,勾連荷人,共伐我鄭家,斷我海上之利。”

    “昔日,父親受召,鎮守福建,助朝廷靖平四海,得此顯貴地位。而那漢洲偏居南方大陸,物產不豐,人口不裕,卻私自建章立制,妄自稱王。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小人竊據高位,必然惶恐。若父親上奏朝廷,加以招安冊封,以為大明藩屬,漢洲必然感激涕零。既然,以後同屬大明治下,漢洲亦尊大明號令。我鄭家,即可代大明朝廷,於海上對漢洲約束一二。”

    鄭芝龍聽罷,先是呆了一陣,隨即看了看旁邊的鄭芝豹,心裡微微嘆了一口氣,這傻兒子,讀書是把腦子讀壞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