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Q 作品

第十一章 赴京遇賊寇(一)

    1642年9月16日,大明,順天府,通州武清縣。

    大齊王國使者代表團共有三十七名人員,陸戰隊派了兩個班二十四個士兵隨同保護,其餘人員,除了黃子加等三個外交代表外,剩下的全部來自黑衣衛。代表團在覲見大明皇帝后,若是能得到大明朝廷的允許,他們將爭取在北京成了一個代表處,直接獲取北京、遼東最新時局資料以及其他地區的情報信息。

    從天津至北京,是有一條大明朝廷早年修建的馳道,輕車簡從,或者快馬奔馳,也就四五天就能抵達京師。

    但這條馳道,可能是常年未予維護,加之年代也較為久遠,對於車輛通行,就顯得有些崎嶇和坎坷。尤其徵發來的民夫和馬車、牛車,需要拖運那五萬石稻米,以及十五門沉重的火炮,就更加拖累了隊伍的前行速度。近六天時間,走了還不到一百里路。

    隨行護送的是天津右衛派出的五百多衛所士兵,由此前迎接齊國使者的那位指揮僉事王慶有統帶。在行路的過程中,王慶有等一干衛所官兵除了警惕路邊的山林和曠野外,都在偷偷地觀察著齊國使者以及那二十多個陸戰隊士兵。

    黑色的軍服,奇怪的鴨舌軍帽,腰間拴著一根寬大的皮帶,身後還揹著一個大大的揹包。在皮帶上,掛著一把似短劍又似短刀的刀鞘,小腿上打著整齊的綁腿,整個人看著非常……精神。因為是在大明境內,臨行前,鴻臚寺的官員曾警告過齊國軍兵,不得持刃露械,所以他們攜帶的火槍全部暫時置於馬車上。

    在露營休息的時候,護送的大明衛所官兵驚訝地發現,這些齊國士兵摘下軍帽的時候,腦袋居然全都剃著短髮,有些類似廟裡的和尚,這引起了許多大明官兵的嘲笑。果然是異域番邦,雖然一個個都是曾經的明人,一旦流落到了海外,連頭髮都不留了。哦,也不盡然,像那些來自安南、琉球、南洋的一些番邦使者,好像也保留著長髮。

    陸戰隊二十餘名官兵,曾經都是大明的子民,來自淮北、山東、江浙,以及廣東等地。他們自登陸大明境內後,心裡就顯得格外激動。數年前,他們都是一個個饑民,在死亡線上苦苦掙扎,接到一塊漢洲人給的一塊餅子,便毅然決然地上了漢洲的移民船,漂洋過海,來到遙遠的南方大陸。

    屯墾,開荒,建房,伐木,所有的移民一手一腳地將荒僻的大地,開闢成一塊塊田地,建了一座座宜居的定居點。為了獲得更多的收入,也為了提前結束移民服役期,更是為了及早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家,他們又通過兵備處和軍政府的層層篩選,成為漢洲陸戰隊的一員。

    他們與帝汶島和威遠島上的土人打過,跟強大的荷蘭東印度公司交過手,不論是荷蘭人,還是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安南人,均一一敗在他們手裡。漢洲陸戰隊的善戰威名,是經過數年時間,不斷重挫強敵,一點一點的豎立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