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Q 作品

第一四一章發展中的漢洲造船業

    “如何?”齊天問道。

    “藉助風力的話,這船應該是要比一般的船要快一點,而且操縱的人數也要少許多。”牛進民說道:“可這麼大的船,若是一點武力也不配備,是不是有些不安全呀?”

    “專業移民船,顧名思義,這船主要用途就是去往大明運人。出海時,必然會與大船隊隨同前往,可以不配備武力。”齊天說道:“你剛才不是說,只要有風力藉助,它比一般的船跑得快一點嘛。屆時,遇到敵船襲擊,扯著風帆跑了就是。”

    “俺總覺得,船上不放幾門火炮,就覺得不安心。”牛進民說道。

    “若是配備火炮,那必然會堆放大量火藥,還要配置相當數量的炮手。如此一來,船上的空間就會被佔用不少。”齊天看著船塢中那艘駛回來的大船,眼睛亮亮的,輕聲說道:“這艘船,若是不考慮攜帶太多補給的話,滿載可以裝一千人,抵得上其他大船兩倍的運輸能力。”

    齊天所指的船塢中那艘大船,是建業造船場四月初剛剛建造完成的第一艘移民專用船,滿載排水量達800多噸,因為不考慮裝貨,整個船艙底部採用了水密隔艙模式,在安全性方面有了極大的地提升。

    而且船上不配備火炮等武力裝備,因此整個船體設置成三層低矮甲板,最高的底艙,高度有1.7米,而中間那層,僅有1.5米,身材稍微高大一點的人,必須低頭彎腰才能在其中通行。

    這艘移民專用船,是漢洲迄今為止建造的最大一艘船,而船臺上還有另外一艘與它相同模式的移民船,船體也建造了大半,預計在五月中下旬也能順利下水試航。情況理想的話,還能趕得上在六七月間前往大明,參與年度的移民任務。

    目前,漢洲200噸以上的中大型船隻建造,都是集中在建業城造船場。而那些幾十上百噸的小船,已經轉移到威遠城(今巴布亞新幾內亞莫爾斯比港)。那裡本來在漢荷戰爭爆發前,建立了一個修船所。在今年一月的時候,以此為基礎,並抽調了部分船匠前往,將這座修船所擴建為一個小型的造船場。

    威遠造船場主要建造一些三五十噸的漿帆船和漁船,用於漢洲本土以及威遠島短途往返運輸和近海捕魚。

    其實若要按照漢洲這般人口規模來算的話,漢洲的造船工業已經可以算是整個遠東地區,首屈一指的存在。菲律賓西班牙人的甲米地造船場被漢洲與荷蘭人聯合摧毀,到現在也沒恢復過來。荷蘭人的巴達維亞造船場本來就不是建造大船的工場,在去年遭到土人圍攻的時候,被潛伏的黑衣衛設計破壞了大半。而大明的南京造船場,因為種種原因,幾乎造不出像樣的遠洋大船。

    也就是漢洲人口基數不大,沒有足夠多的水手和工匠,否則,以漢洲先進的生產組織模式,雖然做不到像荷蘭本土那樣,一天可以同時開工建造上百條船,但也能按照標準設計,模塊化生產,可以做到同時開工建造數條大船。

    要知道全球造船工業,一直到18世紀中晚期,船隻的設計和建造還沒有大範圍地實施標準化設計和生產。每艘船的規格和船形,往往是由造船匠的經驗,甚至因一時興起而改變設計。那個時期的造船,是不依靠任何設計圖紙的,所有的設計模型都在造船匠的腦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