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Q 作品

第一零四章 棉紡

    1639年6月15日,漢洲東部,威海城(今澳洲凱恩斯市)。

    兩艘來自建業港的運輸船穩穩的停靠在碼頭的木質棧橋邊,民政府工事處的副主事王宗平帶著十幾個工匠下了船,立刻找到碼頭的管理人員。

    “卸貨的時候,可要輕點!”王宗平大聲說道:“船上裝運的可是專門紡紗織布的紡車,可萬萬不能磕碰損壞了。”

    “啥?俺們威海要自己紡紗織布了?”來自山東的碼頭管事劉壽山驚喜地問道:“那以後,俺們身上的衣物是不是就能買的便宜了。那真是太好了!俺早就琢磨了,城外的糧田沒有增加多少,反而是棉田的種植面積又擴大了許多,這肯定是要俺們漢洲自己織布嘞!”

    “你們威海的棉田增加了多少?”王宗平好奇地問道。

    “新擴了一萬多畝棉田,據說全部都栽的那個什麼……印度來的棉種。”劉壽山自豪地說道。

    新增棉田一萬畝,加上以前的五六千畝,也不到兩萬畝。按照畝產一百公斤籽棉來算,也就是在一千五百多噸。但是籽棉是需要脫粒的,一般籽棉出棉率在30%—35%。那麼,可用於紡紗織布的皮棉也就在450噸到五百噸的樣子。

    “那你們威海的棉田還是少了點。”王宗平搖搖頭,笑著說道:“這幾臺水力紡車要是建起來了,你這一萬多畝地產的棉花,恐怕還不夠兩個月消耗的。而且,黑山機械廠還在繼續研究製造效率更高的水力紡車。”

    “老天爺欸!”劉壽山驚訝地張大了嘴巴,“一萬多畝地的棉花都不夠它兩個月生產!那要是一年生產個不停,得紡出多少紗,織出多少布來!”

    “以後這機器擴大了,增多了,肯定可以完全滿足我們漢洲民眾的穿衣問題。”王宗平說道:“而且,我們還要將多餘的布匹賣出去,跟南洋的土人換取他們值錢的玩意!”

    想想臨行前,大總管對這批水力紡織機械看得很重,嘴裡唸叨著,漢洲的什麼工業革命即將開啟,大生產時代即將到來。

    據一般的看法,英國工業革命以水力紡紗機的發明和使用為開端。雖然托馬斯·隆柏於1719年在德比建立了英國曆史上第一個水力繰絲廠。但是在18世紀60年代以前,英國還未運用水力紡紗。直到1769年,具有實用價值的阿克萊水力紡紗機方定型並推廣,嗣後克隆普頓又將阿克萊水力紡紗機與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紡紗機加以改進並結合,於1779年發明出更優良的改良水力紡紗機――“騾機”。

    自此以後,英國紡織業便在大機器生產的道路上一路發展,成為工業革命的領頭工業部門。因此阿克萊水力紡紗機的發明,通常被認為是英國工業革命開始的標誌。

    但以目前漢洲蒼白的工業類別和廠礦企業來看,遠遠達不到所謂工業革命的基礎。但紡織行業,作為國計民生最為重要的部門,一旦完成規模化生產,加之市場旺盛的消費能力,將極大地拉動漢洲相關產業的技術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