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Q 作品

第八十五章 飛剪船?

    牛進明指揮著碼頭幾個土著苦力,將一根根粗大的船用木材,從船上抬了出來,然後運到不遠處的船場。

    在碼頭的盡頭,牛進明看到一群建築隊的工人正在建造一個小型的堡壘,以護衛碼頭和炮臺。這個堡壘的作用是,當敵人從其他方向登陸後,防止炮臺被其從後面攻破。

    堡壘裡面會安放部分4磅和六磅小炮,配合後面半山腰上的重炮,遠近交叉火力,一定可以讓試圖攻擊堡壘的敵人付出慘重的代價。

    考慮到目前,漢洲在內陸深處幾乎沒有能威脅到他們的勢力。即使是一些稍微規模土著,出動一些鄉兵,也足以應付。所以,漢洲將更多的精力和資源用在了海防上,勢必將所有來襲敵人擋在海上。

    之所以要讓漢洲僅有的兩艘運輸船不斷地從巴達維亞運回造船木材,是因為,造船場在5月初的時候,又成功的造出了一艘60噸左右的船。雖然仍舊是小型的槳帆船,但這種形制規模的船,已經可以進行路途不遠的海上航行了。

    為此,齊天還專門讓這艘船載著一萬塊磚和幾十桶水泥,跟著“破浪1號”駛往了對面的帝汶島的新鄉堡。

    兩週後,這艘60噸的槳帆船,又獨自從新鄉堡返回,而且船上還裝運了幾十根簡單處理的柚木。這次往返試航,證明了漢洲造船場已經初步可以製造跨海商船了。

    那麼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讓造船場試製一艘後世經典的“飛剪船”呢!

    “飛剪船”有小的幹舷,較少的上層建築,不僅可以改善了船舶穩定性,而且可以充分發揮帆的作用。船幾乎貼著水面航行,長寬比一般大於6:1。其水下形狀設計成最小阻力體,以提高航速,但保持一定的橫向阻力剖面,使得水線特別優美,甚至在首部水線面有內凹,長長而尖削的曲線剪刀型首柱呈一種適合於賽跑的態勢,在海上能劈浪(剪浪)前進以減小波浪阻力,故曰飛剪。

    “飛剪船”的首柱也延伸了船體的長度,沿首柱外伸一斜槓,就可在首部多懸一些支索三角帆,有利於擴大撐帆的容量;空心船首使船在浪中便於抬首,提高了它在浪中的航向穩定性。後體逐漸變廋的有傾度的水線十分協調地過渡到狹窄的圓尾,與優美的船首型式和諧地混成一體。

    飛剪船更明顯的是帆面積很大,一般使用3-4桅全裝備帆裝,往往用高桅,其高度達船長之3/4,在頂桅帆上還掛有月亮帆和支索帆,有時在船的兩側還有外伸帆桁,稱翼帆槓,可掛翼帆,更加大了帆的橫向外伸面積。三桅飛剪船之前桅距船尾部較遠,因此可用稍短的斜槓,帆間干擾較小,可見帆的橫向尺寸大大超過船寬。

    當時,齊天將他後世所唯一知道的船型——“飛剪船”的特點和形制告訴船場裡的眾多工匠時,把他們都驚呆了。這個時代的風帆船,長寬比從來不會超過1:6,而且船首都是做成方形,或者圓弧形。他們對於這種從未聽過的船形,下意識地認為不可能在水裡正常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