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風月1 作品

第458章 生命的等待(雙倍月票了,望大家踴躍投票,拜求!)

    重傷中的年輕士兵或許是聽到了熟悉的母語,半睜著的眼球微微轉動,蒼白如紙的嘴唇微微翕動。

    跪著的年輕騎兵連忙把耳朵貼近重傷步兵,四周的騎兵們集體屏息靜氣,竭力使周圍保持安靜。

    “前”傷兵彌留之際吐露的話語模糊到貼近至唇邊也是難以聽清。

    但年輕騎兵在那一刻卻是福至心靈,伸手摸向傷兵胸前,那裡硬邦邦的,竟然有一個小小的本子。

    “你說的,是這個本子嗎?”年輕騎兵手忙腳亂的掏出本子。

    “媽媽!”傷兵艱難的吐出一個令人沉默的詞語。

    “帶給你媽媽,我知道,我知道了!”年輕騎兵欣喜若狂,拼命點頭。“兄弟,告訴我你的名字。”

    只是,迎接他的是沉默。

    努力掙扎至此的傷兵,再無氣息!

    頭已經微微垂下。

    這應該就是他堅持到現在也不死的理由。

    他希望,有人能將他的遺物,帶給母親。

    那裡面,應該有他想對母親所說的話。

    “放心,放心,我楊小波只要能活著,就一定將兄弟你的遺物送回家。”年輕騎兵眼中的淚狠狠淌下來,摟著已經失去所有氣息的傷兵發誓。

    周圍騎兵,立正行禮。

    雖然戰場上行禮違反軍紀,但他們認為,為這名頑強至此的士兵,值得如此!

    最終,這名受此重創依然堅持不亡士兵的遺物,碾轉騎兵營數名士兵之手,在戰後的第五個年頭,由已經成長為騎兵營長的呂三江跋涉數百里,親自送至西北某個縣城。

    那絕對是個殷實之家。

    年輕的中國步兵,原本可以繼承祖業,不說如何榮華富貴,也能夠安安穩穩渡過一生。

    可是,被父母花重金送到北平讀書的青年,選擇在戰爭爆發後的一個月,加入了正在招兵的67軍。

    奉命撤退的新兵,在最後的戰場,選擇了以這樣的殘酷放棄生命權勢了他參軍的初衷,而後,又用無與倫比頑強生命的堅持,訴說著他對母親的抱憾。

    不用看小本中的文字,在場所有的人,都懂!

    年邁的母親,直到親眼見到兒子停留在1937年11月中旬某天的絕筆,才知道數年不知蹤影的兒子,早已將身許國!

    媽媽,對不起!

    這是士兵在日記本上最後的記錄。

    也是唐刀命令分兵,兩師警衛營負責建立阻擊陣地阻擊第36步兵旅團的那一天。

    在場之人,無不大慟!

    整個縣城,家家掛起白幡,僅為此一子弟!

    是日,該城參軍數百人!

    國戰勝利之後,能返家者,不過十之有一。

    但該縣參軍失子者,每至年節,必有人前往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