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斧戰士 作品

第四百三十章 商路斷絕

    但是這個時候要說明一下離國百姓,或者說仙宮子民,全天下凡人的‘義務’。

    一曰賦稅,一曰徭役。

    這是仙尊時期開始定下的規矩了,畢竟那個時候是殘酷的種族戰爭,有修煉資格的修行者在外討伐妖族開拓疆土,那些不能修煉的凡人也不能啥事不做,需要生產勞作,承擔維持仙宮這四宿八藩,十二支大軍的後勤。

    具體來說,賦稅就是直接繳納錢糧,比如國家規定且沿用至今的正稅就有口賦,算賦,戶賦,山川林澤稅,獻費,田租,資算,市稅,租銖,關稅等等,而地方追加的雜稅勸捐名目就更多了。離國自然不必說,尤其長思城這種工商業發達的地方,賦稅名目是最多的。

    而徭役,就是提供勞役徭戍的體力勞動,修建城牆水利,打造軍械鎧甲,巡查內地周縣,運送錢糧軍備到前線輪換戍邊。

    想也知道,大修離秋宮的土木工程,都是用徭役的形式攤派的。而且工程大頭款項自然全讓包工頭死太監們賺去了,長思城的百姓只被攤派義務的勞作,不想在家門口搬磚做苦力,就要上前線送軍糧,而且這種事情,肯定不會分給郭家這樣的門閥世族,最後還是全攤派給西南城區的民眾。

    本來商旅斷絕就沒了收入,現在還要給國主打義務工,一天到晚累個半死連口飽飯都沒得吃,自然搞得民間怨聲載道,怒氣沖天。

    而且別忘了,同期還有一個神罡錢濫發的問題呢。

    仙宮神罡錢的體系,早已經進入崩潰了。三垣已經失去了對地方的管理能力,鑄幣權自然也已經被地方豪強把持,不僅十二國門閥在土地兼併,掠奪商人市民的資產,私錢氾濫也已經是十二國普遍面臨的問題了。

    當然不僅是三垣和南宮家在用劣錢換新錢,十二國朝廷,還有地方的門閥,甚至長思城坊間的私人錢莊,都在大規模鑄幣,而且是劣幣逐良幣。

    以前偽造的神罡錢李凡也見過,還僅僅是神罡金氣的含量有區別,但用的還是足銅,凡人肉眼還分辨不出,但現在別說神罡金炁了,連銅錢的質地都開始濫竽充數了。

    李宥這個二傻子也是,本來國家已經財政緊張,入不敷出了,但為了離秋宮的大房子,新衣服,禁軍賞賜,遊宴馬球的天量花銷,這傢伙也是拼了。居然真就聽信內廷那些蠢貨的建議,將內帑的神罡錢重銖,一文錢鑄成兩文錢來用,賣官鬻爵什麼的更是常規斂財手段了……

    國主都帶頭瞎幾把搞了,那底下門閥的行為可想而知,郭家帶頭,私鑄氾濫,土地兼併強取豪奪。

    於是離國百姓收入銳減,負擔暴漲的同時,資產還開始大幅度縮水,同時物價飛漲。而國家財政已經瀕臨崩潰,門閥的稅賦一點都收不上來,裡外還在用錢。

    這樣的情況,換成十二國其他任何一國,局勢都已經崩了。

    但是要不專門說離國國富民強,人才輩出呢,都這種情況,居然還沒崩!還給穩住了!

    這也是因為友商的襯托,四面八方都在打仗,觀主至少能把一國的百姓餵飽,所以形勢還不嚴峻,大家都覺得忍一忍總能過去的。

    然後大的就來了。

    為了彌補國家財政的虧空和軍費的不足,同時應對劣錢氾濫的局勢,在御史大夫李弘憲的主持下,度支郎中李文饒出臺了度支司,備邊延資庫之策,來整頓國家財政。

    簡單來說,就是鹽鐵絲綢馬匹水酒等,全部改由戶部直屬的度支司專營。同時地方稅賦也不收神罡錢了,改收絲綢布緡,全部以實物抵債,布緡結算。瞬間神罡錢崩盤。而光長思城一年就儲入布緡十二萬匹。連離秋宮的嬪妃也發了瘋似得染布……

    至於地方收納的特產,全部就近收繳入各府道州縣的備邊庫中清算,優先用於備邊軍供,額外餘下的部分,或者前線用不到的商品,就改入延資庫,由度支使調度,運送到各地傷市販賣,以充軍資。

    說白了,以後的離國,就是唯耕與戰,不需要‘商人’這個職業了。

    於是長思城的小市民們紛紛破產了。但凡有些門路的,都變賣了祖產,或者乾脆自己逃籍,拖家帶口得淪為流民,到墨竹山開荒來了。

    為啥來墨竹山?

    因為墨竹山現在是玄門了,玄門的領民,從不向仙宮交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