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動力戰列艦 作品

9.04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

    ~

    神州絲綢黨這邊可是給氣壞了,這是吃飯砸鍋了。黨閥們當即準備了一系列牌,但最後還是決定儘量減少影響。

    原本,絲綢黨這邊是想要給大食這些地區提升錳結核礦產價格的。現在天竺洋礦區開採,可都是在神州這邊。

    但是隨後,確定了高原區能源技術的佈局後,決定收起怒火,慢慢來調教。

    小國可以一次、兩次不仁,大國則是不能輕易地不義。

    因為大國是需要維持地區穩定、世界秩序的。

    小國打出了某個低端牌,而大國跟著打出了低端的牌,那就證明大國不得不在這個低端的問題上和其談判,間接地讓小國達到了目的。

    現在大食地區這些國家的目的,就是想讓神州支持他們越過蘇伊士運河。他們是想要整個地區的‘聲望’。

    當下這個歐聯的戰略紅線是不能碰的。神州一旦無腦跟進,那麼就朝著歐亞大戰方向推進一步。“狗搖尾巴,而不能尾巴搖狗。”

    而貿然實施礦石封裁也是不對的,會損害兩個地區的友誼。

    最好的方式是找出一張手裡的牌,來抵消掉小國手上的牌,讓其迴歸到無牌可打的階段。

    ~

    神州這邊就是這麼“機緣巧合”,有這麼一張牌。

    當整個神州都在走鋰電道路的時候,衛鏗在高原區域風投了氫能源生產,這個冷淡的行業。這個是衛鏗“風投”的對沖項目,如果電力科技走不通,那麼至少還有其他路。

    在投資該產業的時候,高原區域的能源已經過剩,這個產業鏈也不賺錢,衛鏗收購過來就是閒子一枚。

    這個能源技術方向,並不是走氫能源,不是水和反應化學藥劑生成氫氣供給發電機的道路。而是讓氫氣和二氧化碳反應形成烷烴燃料(人造汽油)。

    這其實不算是“風險投資”。

    衛鏗是為了考慮未來電力過剩,為更長遠的規劃給兜底了,是超前規劃。但是剛好就是給最近這次石油事件給碰上了。

    在這次石油危機中,高原已經完成了目前最先進的人造烷烴生產線。神州絲綢黨在充分的調查後,當即跟著砸入了資金,開始投產。

    ~

    在絲綢集團的運作下,從神州的工業部門要了批文。

    “批文”是許可該項工業項目在神州東南部門招工,同時也宣告這是神州官方認可的工程。

    然後,風后集團租用了大量的浮空運輸艦。白招娣一方面是為了幫衛鏗,另一方也的確從大食製造危機中看到了商機。

    秦統歷2282年12月14號,高原區工業園建設完畢後,這些浮空艦直接抵達工業園頂部,將生產設備直接吊載進入廠房!

    這樣的豪華“吊車”,工人可不是一天一兩千工錢。這年頭,一艘工程浮空艦需要三百人的團隊,這個團隊的日工資就上億!

    用這樣不計成本的建設,是神州方面在天竺洋地區宣揚工業科技水平,同時也是在對大食地區的某些盟友表明態度!離婚雖然不會離,但是也輪不到你們摔碗筷的程度。

    幾乎是在廠房修建的同時,管道設施也開始試著傳輸二氧化碳了。

    截止到3月底,第一批烷烴燃料已經生產完畢,連帶著搭建了附屬的蛋白質合成生產線。畢竟有人來給自己檢驗技術,不用白不用。

    這些人造汽油訂單立刻分給了天竺洋缺油的地區,~這是這次危機中神州方面給予這些地區經濟穩定發展的後盾。

    ~

    既然大食地區這些強人們用任性的方式,證明了無法履行能源供應的穩定。那麼,神州就能者多勞,將其份補上,保證環天竺洋的能源消費可以穩定。

    軍事強人們,在用軍事思維,理解經濟。(他們軍事思維也比不過衛鏗。)

    在天竺洋經濟圈這個大環上,搞破壞,固然能夠引起關注。

    但能夠確保資金、人力、原材料、市場各個環節穩定的一方,才能最終成為經濟戰的核心。

    高原一下子就扮演了這個,天竺洋經濟穩定閥的角色!

    ~

    衛鏗所籌劃“高原地區拿下天竺洋產業鏈上游”的計劃,起跑的第一年,就由於其他地區的騷操作,拿下了化工這塊經濟上至關重要“戰略區域”。

    化工產業鏈支撐了兩百四十萬人的製造業,按照製造業和服務業1:1.1計算,這是五百萬人就業穩定了。

    這還沒算上電子等其他衍生基礎製造業,這可比單純的化工產業要大個五到六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