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動力戰列艦 作品

7.30章 簡單的知識,規模化運用

    核動力戰列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接著再看更方便。

    主世界,科學初誕時代,排槍槍斃戰術,是維多利亞時期最為經典的戰術。

    密集陣列的排隊進攻,在藍色星球上打下了足足35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使用這種戰術,需要對排槍戰術進行正確理解。

    首先,密集陣列,並不是彌補滑膛槍的命中率低下,事實上,鬆散隊列更適合火力持續輸出。密集陣列在對射中,更容易遭受實心炮彈,以及子彈的攻擊。

    密集隊列是為了衝擊和反衝擊。

    ~

    地球所有時期戰術發展所遵循的定理:

    都是快速集中,挪動到戰場局部,以多打少,先擊潰敵人一部分,贏取時間,然後調轉頭來再打另一部分。

    龍蝦軍排成密集隊列,目的在於組成優勢兵力快速的貼近對方,在前進的過程中,不惜承受一部分火力,抵達敵人鬆散隊列正前,形成多打少的優勢,一舉擊潰對方陣列一部分。然後刺刀進行突擊,騎兵兩面包抄,使得對手整體崩潰。

    當然這個任務讓騎兵來做更好,如果步兵陣列在對射過程中失去士氣組織,不能及時變陣密集,騎兵一波就能衝破。

    事實上,在排槍槍斃的時代,所有主帥都要靈活指揮騎兵,隨時衝鋒,甚至做出衝鋒的姿態,迫使對方步兵結陣,無法發揮最大的火力優勢。

    到了拿破崙時代,建立起完善的士官晉升制度,軍團積極性組織性的跨時代提升,讓步兵陣列從鬆散到密集的變陣速度極快。而且騎兵和火炮的運用也是一流的。

    與之相對的,歐羅巴封建主們的火槍部隊,被逼迫的只能呆板的維持密集陣法。讓拿破崙的火炮拿到了最多的人頭。

    一直到一戰之前,

    歐洲列強對兵團素質的要求,都還是組成密集衝鋒隊列,扛著敵人火力,突穿對方的側翼。——直到,塹壕上出現了幾百米幾十米間隔擺放的重機槍。人肉進攻面對鋼鐵暴雨頭破血流。歐洲人才覺得,硬衝不行,得火力掩護。

    當然,快速列隊仍然沒有淘汰,當坦克出現後,步兵以密集隊列跟隨坦克快速突進,步坦戰術很快就被英國佬們用在突破塹壕上。

    後來呢,機械發展讓坦克越來越快,步兵和坦克脫節了,必須摩托化,甚至全機械化,裝甲車來運兵,每輛車都有電臺。聚散定理就是由信息化集成水平來決定。

    ~

    現在在星輝半島上,海族人沒有機槍,它們的主力魔法輸出部隊還在後方的本陣中待著,沒有伴隨衝鋒部隊前進。

    海族的指揮和戰場實際情況脫節。——事實上海族現在的部落體質也無法做出有效指揮。

    所以北方領地的火槍團在突擊的時候,沒有遭到任何阻礙,順利的佔領了海族第一批衝擊波次的側後,立刻舉起了滑膛槍開始了無情的輸出。

    與民兵的左輪槍械相比,這是正規的步槍彈,採用20毫米口徑的黃銅子彈。

    彈丸威力是突破二環的,也就是出膛速度三百五十米。

    戴著防毒面具(防火元素散逸)的火槍手們,開始了排槍射擊。

    子彈迅速飛越了兩百米,重彈頭讓一片片在陣地前的海族被收割了一波。這裡沒有子彈射擊精度的問題,海族的近戰兵種是以密集姿態進行衝擊,可不是什麼三三制。

    隨著接連不斷的排槍打擊,十輪齊射後,效果拔群,海族第一波前鋒肉眼可見的少了一大半,尤其是領導海獸衝鋒的娜迦已經全部被打倒開始了潰散。

    長線的鬆散陣列,從開火到戰鬥不足七分鐘,戰場就出現了決定性的成果。

    而在壁壘中的民兵們,在看到了海族被己方腹背受敵後,一下子就潰散,歡呼起來。

    而壁壘前閘門打開後,全身防護穿戴整齊,端著刺刀的民兵團們開始衝出來解決最後的殘餘敵人。

    ~

    而就在這個時候,海族的海螺再度響起。

    準備救援海族前陣的部隊出發了,只是海族指揮官做出這個決定時,已經晚了,此時前陣列的海族已經被打沒了。

    而北方領這邊,將背後交給了摩托車騎士大隊來保護後,也開始迅速聚陣,原本寬大鬆散的正面,迅速以中央為基準列成小隊,以坦克為核心開始轉移。

    隨著蒸汽履帶的轉動,一二一的列隊口號聲蓋過了蒸汽機鍋爐的嗡嗡聲。

    北方工業領的破土軍團一列橫陣迅速以多箇中心基準組成小方陣,而小方陣又快速靠攏

    這樣重新將海族衝向壁壘的空間讓出來,在側面組成了跨度五百米的方陣開始朝著左翼機動。

    破土集團再度機動,從正面轉移,開始迂迴時,原正面戰場上壁壘方面調度的三十門三磅炮火力集團,則是在民兵們小型蒸汽機的推動下,推上了前沿開始開炮。一枚枚的榴霰彈在海族第二波衝擊的前鋒拋射,肉眼可見突破二環赤紅色的鋼鐵彈雨打在了中小型的單位上,頓時收割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