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動力戰列艦 作品

5.06章 贛江,新節點

    ……

    這樣的進攻勢態,由於統伐軍對整個戰區的封鎖,沒有對外造成大的動靜。

    所以在145年開始,即使是粵地商隊輸入的貨物量開始大幅度增加,已經緊鄰統伐軍勢力範圍的贛州中部人類城邦勢力,尚未察覺自己南向警惕的基因群落已經消失。

    原因來自對舊理論的認知。

    現在該地區的文明中心是以建鄴城為核心的人類城邦群。

    城邦群的學者現在一直堅持的理論是,人類無法控制大片丘陵叢林區域的生態區。

    因為即使是成功消滅基因群落的節點生物,但只要人類無法佔領該區域的生態區域碳基能量流動,還是會有節點生物誕生。

    但是,現在衛鏗就是在重建對生態區的佔領!

    潘多拉145年,統伐區對北方貿易開始後,大量鹽巴,生鐵轉運至大長江流域。

    經濟部門為了平衡貿易,加大了對傳統城邦區“基因感染者移民”項目的支出。

    請注意,統伐區官方文件上堅持是“移民”這個詞,並且每一個商隊都有幹部進行監督,不承認“購買”這個詞彙。

    買來的人,移來的人。一字之差,會讓己方群體大眾對新加入的人產生巨大的心態差異。歷史上北美就是反面教材。

    統伐區接洽的時候,珠新區派來的工作組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調整後的輕度基因感染者。主負責人就是曾家刊。

    他們在和北邊的商業接洽工作中,展現了良好的示範效應。

    大量的輕度基因感染者自己來到報名點報名,拿到了五十鋼鏰的“安置費”後,就興沖沖的南下了。

    而大量的中度重度感染者,則是被商人送過來“領取安置費”。

    ……

    衛鏗:“統合的難點,在於建立一個可以吸納融入者的公平、共贏體系。”

    贛南的戰役,規模並不大,動用的物資並不多,這樣的小戰役,以統伐區的資源完全可以打數十場。

    但是這場戰役意義巨大!

    這是將未來最難融入己方體系的人群,進行消化。同時也開始搭建有效經營地方的新模式。

    ~

    在贛南,衛鏗打下來的區域中,大量空缺生態位積蓄的充沛能量,的確是催生了新的基因節點生物。

    以至於統伐軍,仍然在該地區維持了一千人以上的武裝兵團,隨時對新誕生的節點生物進行摧毀。

    但是,在這片新光復區域內,隨著大破滅前的鐵路和道路體系的恢復,沿線出現了大量種植園。

    大量剛剛結束調整的調整人和部分城市內青年組成生產隊,被安排在了這裡工作。

    生產隊開始對整片區域的資源加以利用。

    巨大的蘑菇傘形生物發電站,伴隨著這些居住點被一併建立。山上也被劃定了格子,生產隊會定期對部分格子進行砍伐。

    ~

    在潘多拉時代前,農業生產需要土地,土地上的作物靠著更大的面積接受陽光進行生長。

    但是在潘多拉時代後就不一樣。生命能量可以通過輻射傳導效應傳遞。

    隨著蘑菇狀的散逸塔樓建設成功後,從山上砍伐的竹子等植物,經過粉碎,被投入沼氣池中進行反應。分解者們將部分能量變成甲烷用於發電,另一部分生命能量對著附近數百畝的土地散射出去。

    這使得,小小的一塊農田區域內的作物,實際上是得到了整片山上的生物能量的供應。

    作物結出種子的速度,簡直就和草莓長白毛的速度一樣快。

    最大型的種植園,能在玉米等作物的種植上做到一個月一熟,小型種植園抵著發電塔輻射強度安全標準線,能讓穀類作物從發芽到結穗全過程只要十四天。

    當然這樣瘋狂的生長,整片區域消耗的水源也是巨大的。直接靠著水塔毫不停息的從河流中抽水。

    ~

    所以當贛南地區的戰役結束後,該地區生態界的自然基因群落節點,其實被這些人造的節點取代了。

    當農業能做到工業那樣中心化,也形成了對周圍的掠奪效應。一個種植園,消耗兩三座山的生物產出。

    大片的山區,被種植工人定期砍伐。

    山上真的是一個十公斤的大型生物,都沒有活路了。

    偶爾冒出來的竹鼠類食植哺乳動物被逮走。——肥的被衛鏗烤,瘦的送去消毒喂貓。

    駐紮在這裡統伐軍的武裝力量,補充肉類,主要就是靠這些大型齧齒類動物。

    用絕命位面的人眼光來看,贛水上游正朝著北大荒國營糧食生產區域的模式轉化。

    而下放的人,有了農業生產用地這樣的資產,那他是不是調整者的身份?這個問題隨著時間推移將不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