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動力戰列艦 作品

4.48章 收拾一下,走

    例如臨位面:仍然是地球,近古歷史略微不同的地球位面。

    對地中海系文明來說,在第二次位面大戰前,最適合罐裝的意識優質區就在這。

    剛剛進入信息時代,被西方主導控制經濟發達,卻又牢牢上鎖的某島國,就是優質的意識徵召區域。

    在那個環境下,年輕意識有著信息工業社會的一定知識,但是又對所在環境的大未來沒有什麼興趣。能很輕易地默認自己死亡的事實,剛好可以轉生到異世界開始新人生。

    但是隨著主世界歷史的發展。

    近位面大量超越系穿越者加入時空探索中,近位面已經受到主世界時空組織的立法保護了。

    並且第二次位面大戰,地中海系全面戰敗,就更不可能悄悄違背規則,到主世界的臨近位面,補奴,額,補充穿越意識了。

    作為凱撒級,執政官級的高階穿越者,必須另覓其他意識來源。

    回到當下,明婭在本位面死亡了,潰散的空間能量自我摧毀,而她在另一個位面,也因為天堂系統的重現,意識跳躍出了活力。

    做完了這一切後,米葭拍了拍手,去找衛鏗喝酒去了,討論接下來這個位面盛大的退場儀式。

    黑暗的事情,她不會和衛鏗講。就如同男生找女生談戀愛,不會討論“自己一天擼幾次”的話題。

    ……

    軸時間線,衛鏗駐留的最後這段時間,在各大星球上,

    不知道從何處冒出了傳言,紫木星上,靈陣劍尊擺下了大陣,非四劍尊不能破。於是乎,十八個行政星球上的劍尊,或多或少都趕來了。

    他們本就是要過來的。

    在面前這個新時代中,所有的劍士道統都遭遇了打壓,而這樣禍害了所有劍道傳承的劍尊就在紫木星!所以靈陣是要對這樣的情況負責的。

    是的,因為衛鏗是少數派,只有一個人,所以面對所有舊勢力眼中同級別的上層團隊來說,必須要對有損“大家”利益的情況負責。

    在其餘的時間線上,能直面到誅仙劍陣初展開的,只有寥寥幾位。但僅僅是劍陣乍現,就已經讓所有的劍尊老老實實地閉關了,再無正面挑戰這個時代的想法。

    而今,

    在太空中,衛鏗等來了所有劍尊。

    主世界重新派來的歷史意外們,將這項工作完成得很好。

    ……

    在視覺中,碩大的恆星展開了。

    隨著空間和時間的扭曲,恆星如同一個花骨朵一樣展開,只是在各個方位上看到的這個由球狀體展開的花是不一樣的。

    例如在金煌星劍尊眼中,這是一個一百六十七瓣星光。在紫凌劍尊這位紫木星上的離得最近的劍尊,能夠看到的則是八十七萬的海膽。(其實見到越多越安全,說明沒有被針對,而見到的少,就意味著能量集中,鎖定空域了)

    其實恆星還是那顆恆星,只是每位劍尊所在的時空卻不同了,他們所能面對的時間、空間、物質、能量都被重新定義。

    誅,戮,陷,絕,這四個由時空管理局們定下的代號,與衛鏗的實際理論應用一一對應。

    “物質解壓成空間,湮滅熵增成為能量,彎曲時空。”

    “能量聚極重回物質屬性,撕裂空間,震盪時間。”

    “空間容納能量,凝固物質,鎖死時間。”

    “時間消耗物質恆定屬性,變更能量性質,擴張空間。”

    這遠遠地超越了這裡的劍尊們,不,應當說是,過去主世界在該位面所能接觸到的一切物理應用的水平。

    在漫長的八十秒後,星光花瓣收攏。

    紫木星的太陽,重新迴歸了正圓形,所有劍尊們都有了一場幾乎被抱在恆星內部待滅的經歷。

    他們的寶器在對抗的剎那,全部被時間能量對關鍵結構進行了來回震盪。這些寶器廢了,連帶一起廢了在時代大潮下依舊頑固讓傳承力量回來的信念。

    ……

    然而一切結束後,衛鏗閃爍到了天鈴太空城中。

    凝視著中央那個扭曲的空間點。

    剛剛在全力應用時空陣型的時候,這其實也是一場高級的物理實驗。

    而在這個實驗的過程中,米葭將這裡的某座標點,投射到了紫木星附近。她的參與讓誅仙的展開中有了一個新操作方向,衛鏗遂在運算中發現了一些事物。

    米葭從太空城市中央的隧道中,乘坐一個穿梭艇飛了出來,躺在空間泡裡預備離開這個位面的她,對衛鏗留了信。

    米葭:“這就是另一個大位面的隧道,留給你了,實際上,你完成超越後,遲早會發現這裡的。”

    衛鏗抬起手,一組空間、時間、物質、能量控制裝備,打入了太空城市中。遂在這個位面這個空間點上,留下了一個可以持續運算的設施。

    為己方時空管理部門做完這最後的工作,衛鏗也凝固在了空間泡中,準備離開了。

    至於餘下的,就由監察者們接手了。

    ……

    空間系統某位監察者(小姑涼)在某位白姓的領導唆使下,激昂卻顯得中二的介紹:“衛鏗上士閣下,恭喜你圓滿完成該位面任務,請迅速轉入潘多拉位面,您已經開啟了“慧人踏星”行動。

    您所締造的神話時代,將為萬年後文明所念。”

    《出籠記》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