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寒秋 作品

第三百四十三章:超低溫現象導致的問題

    通過對日誌時間段的分析,韓元找到了問題的根本。

    在飛行器攀升的過程中, 因為高度的問題,溫度會呈現出驟降的現象。

    大氣中的熱量主要來自地面, 空氣對太陽輻射吸收較少,但對地面輻射的吸收率非常高。

    這樣一來, 海拔越高,距大氣的熱量來源(地面)越遠, 得到的熱量越少。

    氣溫與海拔的關係式,是t=20-(6*h)。

    即每升高一千米,氣溫下降六度,則一千米的高處,溫度是20-6=14c。

    而在日誌中,韓元檢查到了有一個時間段的中間層的溫度低於了四十度,持續了十五秒的時間。

    而這十五秒鐘, 因為溫度過低,導致聚氯氫脂材料有一部分出現了結晶現象,破壞了熱輻射擴散能力。

    這個點是韓元沒有計算到的。

    因為零號航天飛機始終在高速飛行,按照正常情況來說, 表層材料會和大氣層摩擦,哪怕是到了暖層這種大氣極其稀薄的地帶,也會產生一定的熱量。

    這個熱量足夠對抗高層寒冷的溫度了。

    再加上突破暖層後,陽光能直射到航天飛機表面,這樣一來,產生的熱輻射也會提高航天飛機表面的溫度,不應該會出現這種超低溫情況。

    這是韓元沒有想通的地方,但即便日誌上已經顯示出來了,那代表這個問題是存在的。

    “更換中間層隔溫的材料。”

    想了想,韓元很快就做出了決定。

    他不確定這種超低溫的情況到底是偶爾一次,還是每次發射時都會遇到的問題。

    但可以確定的是,聚氯氫脂這種隔溫降熱材料已經不適合了。

    雖然出現結晶的部分是位於航天飛機底部,未能接收到光輻射的地方,但中間層的聚氯氫脂材料是會流動的。

    有一部分性能損失了,摻和進其他性能正常的材料中,會導致整體性能降低的。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更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