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175章 金融禿鷲

    “我們有理由相信英鎊在過去兩百年積累下的影響力!”馬奇攤開雙手,給出一個似乎意有所指的答案。

    儘管三家機構的聯合新聞發佈會,新聞相當勁爆,不過,無論是大華銀行還是菲利普斯基金,都算不上倫敦金融市場的“超巨”,發佈會的新聞只能如石塊投入池塘,一圈圈向外擴散。

    在比倫敦早七個小時開市的香江金融市場,已經亂成一鍋粥。

    八十年代初,香江金融市場與倫敦聯繫最為緊密,其次是紐約,再次是東京。這次突發性的金融波動,又以倫敦最為暴烈,因而,香江金融市場的慌亂,可想而知。

    看衰港紙前途的浪潮,如同海嘯般襲來。

    儘管已經有周末的緩衝,可是,港幣兌美元的匯率,依舊直接跌破9:1,閉市時,港幣匯率對美元,創下17%的跌幅,為9.08:1。

    錢不值錢,存在銀行幹嘛?

    一時間,香江多家銀行面前,排起長長的取款或者匯兌的隊伍。與盧燦關係密切的大華銀行、九龍銀行、新鴻基銀行,也不能倖免。

    其中,又以新鴻基銀行,處境最為危險。

    年初的幾次會談中,馮金喜希望盧燦入股新鴻基銀行,雙方因為對銀行的估值存在較大的分歧,最終作罷。但是,不死心的馮金喜再度提出合作方案——由他主導聯合百利達、美林證券以及德銀投資,組建“option”(期權)共同基金,抗衡英倫在香江的幾家老牌資本。

    期權共同基金組建三個月,一直是新鴻基證券在負責操盤。

    馮金喜一直以“短線之王”著稱,因而,期權共同基金幾乎都在操作短線,於是,突如其來的爆倉,讓

    他的團隊,全都懵了!

    他需要巨量資本,用來補倉!

    短短七八個小時,他給盧燦打了至少五六個電話,相信他同期也沒少給布魯格和安託萬去電話。可是,短時間內,誰能給他補倉?

    百利達和美林證券,可不是布魯格和安託萬的私人金融機構,私人關係再好,也不會在這個時間貿然答應他,更何況,他們兩人還受到管理層和董事會制約。

    唯一能救他的,貌似只有德銀投資。

    可是,盧燦原本就對他的新鴻基銀行,虎視眈眈,又怎麼會輕易答應?

    股市上的鉅虧,也許還有機會挽救,可是,近二十家門市前的擠兌潮,他馮金喜又該怎麼面對?要知道,新鴻基銀行的儲戶存款,近八成都被用於新鴻基證券的股市、期貨投資。

    他到哪兒找錢支付給那些儲戶?

    此刻,馮金喜正坐在德銀投資總裁安德烈的辦公室,眉頭不展,香菸一根接一根,房間內煙霧繚繞。煙霧中,能看見他的兩鬢,髮色如雪,真真的一天急白頭!

    安德烈與馮金喜的關係還不錯,但絕對沒有到“替對方填坑、背鍋”的地步!

    更何況,來自倫敦的命令是“暫且作壁上觀”。他是一位職業經理人,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德銀投資的利益,那點喝酒泡吧的友情,在利益面前不值一提,因而,在對方“堵門”之時,第一時間就表明德銀投資的“現狀”——

    “馮先生,德銀投資的賬面上,真的沒有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