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1066章 大師糗事

 很有意思的是,曾鞏的這份信,寫在椒紙信箋的背面。

 不知道這老頭子是故意如此還是他分不清椒紙的正背。

 書信內容如下:“局事多暇,動履禔福。去遠誨論之益,忽忽三載之久。跧處窮徼,日迷汩於吏職之冗,固豈有樂意耶?去受代之期。雖幸密邇,而替人寂然未聞,亦旦夕望望。果能遂逃曠弛,實自賢者之力。夏秋之交,道出府下,因以致謝左右,庶竟萬一。餘冀順序珍重,前即召擢。偶便專此上問,不宣。鞏再拜。運勾奉議無黨鄉賢。二十七日。謹啟。”

 書法結字修長,筆劃清勁。

 本札包括上款、日期,不過124字,然敘事不少,內涵豐富。從起首的平靜致意,至自述近況後的沉鬱蒼涼,再至要遠離“窮徼”的急迫,最後又理性地表達感謝。

 文字暢達一波三折卻又幹淨利落,與他晚年的文風同出一轍。

 不愧為名家,即便是書信,也工整嚴明,序列統一,無一處塗抹。

 內容和書體賞析完畢,接下來是印鑑。

 這件藏品也是典型的“傳承有序”,一共有二十二枚鑑賞印章。

 最早的一枚是“清森閣書畫”。此印章主人為明代中期戲曲理論家、文學家、藏書家何良俊,著作有《柘湖集》《何氏語林》《四友齋叢說》,建有藏書樓“清森閣”“望洋樓”,鼎盛時期藏有唐宋元時期古本四萬多冊,名家字畫百餘幅。

 接下來就是著名的“印章狂人”項元汴,一共有“項元汴印”“墨林山人”“項子京家珍藏”“得密”“項墨林鑑賞章”“檇李項氏家寶玩”等六枚鑑賞印籤。

 再往後,是清初收藏家安歧的“儀周鑑賞”“翰墨林鑑定章”。

 再接下來是乾隆朝舉人,華亭教諭王芑孫的小篆體“芑孫”。

 繼而來到清朝中後期,江西十才子之一曾燠的“盱江曾氏珍藏書畫印”;清末書法大家費念慈的“西蠡蕃定”;再有就是清末民初許源來的“天泉閣”“源來”。

 民國期間的流傳更明晰,先是張珩,再是張珩伯父的“涵盧鑑藏”,以及“張文魁印”。

 夾在三人中間的還有一枚小印“龢盦”。

 譚敬字和庵(龢盦),這是譚敬先生的收藏印。

 盧燦看見這枚印章,丁歡丁老自然也看見,戴著手套的手指摁在這枚印簽上,很疑惑,表情也很鄭重,“這份手札……譚敬也有收藏?”

 譚老爺子是民國後期中國最大的作偽團伙發起人,因此老爺子在收藏圈的名聲很壞。

 丁老聽說過譚敬的“名頭”,看見他的收藏印章,很自然地往其它方面聯想。

 盧燦笑了笑,“蔥玉先生和譚敬先生是發小,關係很好。蔥玉先生賭博缺錢的時候,常常向譚敬借錢,譚敬自然非常樂意,但條件是要用張蔥玉收藏的古畫做抵押。當張蔥玉還不出錢的時候,他收藏的那些名畫就只得歸了譚敬……所以,這份手札上出現譚敬先生的印籤,不奇怪。”

 丁歡少年時就隨同養父養母去馬來,對國內情況不太瞭解,驚訝一聲,“啊?蔥玉先生嗜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