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342章 吉姆上門

    量子基金的吉姆·羅傑斯,富達基金的洛克·安菲爾,鄧普頓基金的穆雷,三人同一趟班機,並不意味著三人“結伴而來”,而是各行其是。

    事實上,穆雷與洛克·安菲爾兩人,都不認識吉姆·羅傑斯。

    如果說鄧普頓和富達是搏擊九天的蒼鷹的話,量子基金只不過是一隻剛剛飛出樹林的雀鷹。

    後世有關索羅斯和量子基金的文章很多,但是,在介紹索羅斯前期發展的重要階段,也就是1969年,他們加入布利克羅德證券公司後成立的“雙鷹基金”時,多數會一筆帶過或者春秋筆法。

    這是有原因的。

    布利克羅德證券公司的幕後資本方,是阿恩霍爾德酒店集團——這是一家來自於拉斯維加斯的菠菜集團。種植菠菜所收穫的錢,顯然帶有濃重的土灰色,需要找到合適的方法進行清洗,因而這家菠菜公司成立了一家專門的證券公司負責清潔——“布利克羅德”的英文意思就是“漂白劑”。

    因此,索羅斯和羅傑斯等人從事的“雙鷹基金”,其實是幹“清潔”工作的。

    因而,這段歷史是很忌諱被人提起的,追隨者也就很少提及。

    “雙鷹基金”成立之後,經營並不算好,尤其是羅傑斯連續幾項跟投失敗,讓他在合夥人團隊中地位,日趨降低,甚至引發投資人危機——有不少投資人撤資,連大資本方的布利克羅德證券公司,都放狠話要撤掉資本,解散基金。

    1973年,索羅斯出擊石油期貨成功,獲利頗豐,情況有所改變。

    不過,這一切對於羅傑斯而言,依舊是噩夢,因為合夥人團隊決定利用名人效應,專捧索羅斯,以吸引更多投資者加入。很快,雙鷹基金解散重組,改為“索羅斯基金”。

    1973—1979年,索羅斯聲名鵲起,他賺錢的本領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在此期間,曾經的“雙鷹”之一,羅傑斯,曾一度黯然失色。但是在1978年,羅傑斯做空北美棉花與玉米,以至於“卡特政府在1978年3月29日,迫使國會不得不向農民提供援助”,以擺脫農業困境而聲名大漲。

    此時的“雙鷹”已經不是一家種菠菜的公司所能擁有的員工,兩人的翅膀硬了,看好他們的資本多了,1979年,索羅斯基金再度重組註冊。這一次,菠菜公司被擠出大投資方,索羅斯和羅傑斯,牢牢把握住新成立的“量子基金”話語權。

    1980年,量子基金的可控資本為6億美元,年度盈利為八千萬美元。

    1983年,量子基金的可控資本預估在22億美元左右,年度盈利不詳。

    雖然量子基金這三年迅猛發展,可是,在富達可控基金超過150億美元、鄧普頓可控資本將近200億美元面前,量子基金連零頭都算不上。

    穆雷與洛克·安菲爾兩人不認識羅傑斯,也就能理解。

    在澳洲,羅傑斯沒有穆雷那麼硬的資源關係,效率自然沒有穆雷那麼高。抵達悉尼的幾天,他一直在悉尼各個場所“閒逛”,譬如酒吧、超市、大學、節假日開放的個人銀行等等,感受悉尼的物價變化,聽聽民眾的抱怨,看看媒體的報道,偶爾也會聽聽職業人士的看法……

    四十歲的羅傑斯,有他自己的一套判定金融市場是否穩定的方法,譬如通貨膨脹和民眾的焦慮,這些都是金融不穩定的前提與禍根。

    在抵達悉尼的第四天,也就是12月31日,他與老闆索羅斯通電話,彙報自己的觀察——澳洲金融市場存在相當高的動盪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