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262章 單刀赴會

    滙豐與渣打,如果單論體量,渣打只能給滙豐提鞋,滙豐在八十年代初的資產就已經超過壹佰億美元,而渣打大約在四十到伍拾億美元之間。

    但是,為什麼渣打能與滙豐並列為港島金融二雄?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渣打渣打是真正世界性銀行,在海外的分行機構特別多,全球五十多個國家都有分部,包括鐵幕的另一側。

    這一點,滙豐只能望之興嘆,它的影響力更集中在泛亞太地區。

    這是由於兩家銀行的成長經歷和經營思路不同而造成的局面。

    滙豐的成長模式是併購,即收購很多中小銀行來擴大自身實力,運營管理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譬如1981年捎帶著盧家併購的維薩集團。

    與之相反的是渣打,渣打從成立的一開始,就注重於“合併”。

    也就是當渣打瞄準一個市場之後,他的首要選擇不是開銀行分點或者收購本地銀行,而是選擇他認為很有潛力的銀行,與之合併,實現快速拓張。

    滙豐的買買買,要考慮資金流問題,渣打的合併合併合併,則無需擔心。

    因而,這一經營模式,自然要比滙豐的發展速度更快,但也造成渣打銀行總部對各地區分部控制力不足的現象出現,而這一現象在滙豐體系中根本不存在。

    兩種模式孰優孰劣,不好評判。

    不過,渣打這一模式帶來的另一個巨大的業績優勢,讓業內包括滙豐都羨慕不已,那就是全球支付結算業務。譬如包家的環球航運,在全球五十多個國家有碼頭合作,他很自然的願意選擇和渣打銀行進行合作,畢竟,同一銀行內部開展業務結算,方便太多。

    八十年代,跨行結算是要繳納服務費的,百分比雖然看起來很小,但是,當結算金額和進出入資金龐大到一定程度,這筆服務費就變得格外刺眼。

    資本家嘛,能省一點就是盈利。

    所以,大華銀行最近圍繞著盧燦的產業佈局,瘋狂的建設分行,原因就在這。

    西農集團也正是基於全球結算的方便性,與渣打銀行有著很深的合作,霍斯到港後,受到渣打香江總部辛國元的邀請,參加今晚的酒會。

    阿爾文送包老進入酒會區內部之後,再度返回簽到臺,見到盧燦和霍斯站在出入口聊天,連忙笑道,“幾位聊得很開心嘛,快請進!”

    他笑著走過來,與霍斯、盧燦以及安德烈等,一一握手。

    阿爾文很傲,但絕對不會針對眼前兩班人馬。

    霍斯是公司超級大客戶,自然要降階相迎,盧燦這幫人雖然不是客戶——盧家原本是渣打的客戶,自從入股大華銀行之後,業務逐漸轉移到自家銀行,與渣打的關係也就漸行漸遠,不過,盧燦的身家以及德銀投資在香江的體量,都足以讓他不敢小覷任何一位。

    在他的帶領下,兩幫人馬走入場內。

    盧燦看了一眼佈局,大約五六百平米的用來供員工休息的草地,全部用警戒線圈起來,外圍有渣打銀行安保人員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