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茫茫 作品

第384章 第六十六章

    青州收到檄文的時候,大家不約而同地開始忙了起來。

    孔融不再討論什麼父父子子了,他召集起學宮裡的各路名士,尤其是那位被陳琳點出“遠遁遼左”的管寧之子管邈,一定得跟大家一起出工出力,好好寫一番文章駁斥袁紹軍的這些汙衊之言。

    而田豫和太史慈就忙得更加腳踏實地一點。

    小麥是由西向東,由南向北漸漸成熟的,這些麥子已漸成熟,必須要組織起農人進行收割。

    收完一茬麥子,田裡還要立刻再補種一茬粟米,收割下來的小麥則需要晾曬脫粒,這些都需要大量人手。

    自千乘開始的每一座城池在這兩年間進行過無數次的加固和整修,但必須增派人手再進行最後一次的檢查。

    在這之後,開始對千乘以北的地域堅壁清野。

    自千乘城到平原城中間這百餘里地,理應是沒有人煙的。但雙方既然這兩年不曾交戰,那些斷壁殘垣裡就又漸漸有了煙火。

    地都很肥呢,流民這樣悄悄地說,這些田地荒了幾年,休養過來,種出來的莊稼反而更好,為什麼要去開墾林地呢?燒又燒不盡樹根,累到牛不說,還容易壞了犁。

    他們漸漸地聚集在那裡,重新開荒之後,便吸引了官員的目光。這些農人去央求縣丞後,那位縣丞貪圖這點賦稅,沒有阻止他們,反而派了亭長和里長過去,於是又成了一個個新的小村莊。

    這些原本不應該存在的小村莊成了田豫現下的麻煩。

    那些農人不明白為什麼要離開他們的莊子,他們跪在泥土裡淒厲地哭起來,傾訴他們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花了怎樣的艱辛去重新蓋起房屋,又如何省吃儉用才置起了家當。

    他們甚至還花了大力氣,修了一條水渠!

    現在要他們離開!

    袁紹不是還沒打過來嗎!他們這樣大哭道,等到打過來也不遲啊!

    而且為什麼又要打仗呢?他們只過了不到兩年的平穩日子啊!村子裡的婦人才剛剛從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涯中安頓下來,臉上有了一點肉,也能喂得活娃娃了!

    但他們已經夠幸運了。

    因為這些窮困潦倒,居住在邊境上的農人被劇城的那些貴人忽略了,他們所憂愁的只有被迫又開始背井離鄉這一件事,而不需要承擔更沉重的責任。

    在田豫統籌糧草與城防事務的時候,太史慈回了一趟東萊。

    這位東萊出身的將軍每次回到家鄉時,總是很受歡迎,這一次就更加受歡迎了。

    比如說世家輪番請他赴宴,比如說豪強想方設法地要來結識他。

    他的母親年事已高,這一兩年喜歡回到家鄉的老宅居住,於是又有當地士族的女眷上門,拐彎抹角地想要攀一攀親,能嫁一個女兒給太史慈自然好,太史將軍若是拒絕了,那嫁給其他幾個交情親厚的從弟也行啊!

    諸葛玄在郡內人望自然也很高,但到底是比不上太史慈。

    ——人人都知道劉備現在已立聲譽,漸為四方所歸,那麼能不能在劉使君帳下某一個逞心如意的職位,自然要看薦用他的人是不是受到劉備看重之人。

    劉備是什麼人?出身寒微的老革啊!

    因此人人都知道該在名士出身的諸葛玄和將領出身的太史慈之間,到底謀求哪一條出路。

    太史慈是從後門偷偷走出家門的。

    這樣略有一點不光彩,但他確實也有點受不住這群天天跑來登門拜訪的客人。

    況且這一次他回東萊的目的,比他此時的舉止更不光彩。

    ——他是來徵兵的,準確說是除了徵兵之外,還要準備徵發大量民夫以應對這場戰爭。

    這位武將帶了兩個隨從,騎馬出了黃城,在田野間漫無目的的騎行時,有個年輕的農夫似乎認出了他,直起身向他行了一個揖禮,這引起了太史慈的主意。

    那個農夫年紀很輕,只有十七八歲,頭上戴了一頂破草帽,身上卻穿著整整齊齊染成青色的短褐,這就很不尋常。

    畢竟農人平時穿衣是不費力去染的,婦人織出來的粗布裁剪後就可上身,髒了不捨得洗,洗多了就會破,破了還需要打補丁,尋常人家哪有這樣的心思呢?窮苦人衣不蔽體,連粗麻衣也穿不齊,殷實人家若有那麼一兩件染了色的衣服,必定也是壓箱底的,逢年過節才能拿出來給家裡的長輩們穿一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