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茫茫 作品

第260章 第四十七章

    關於這支誘兵該調出多少人,誰領兵,又該怎麼走,大家有不同的看法。

    陸懸魚覺得洪澤湖遍佈溼地沼澤,她的兵難走出去,于禁的兵自然也難進來,不存在什麼分兵之後于禁繞到洪澤湖的西南方,從後面偷襲他們之類的擔憂。

    既然沒有被分別擊潰的危險,再加上于禁防的就是她,那自然該由她領兵。

    但是大家立刻就反對了她的意見。

    “區區一個于禁,何勞將軍?我領三千兵馬便是!”這是太史慈。

    “戰事須臾間便有反覆,若於禁當真出城,將軍與關將軍合力取了淮安豈不更妙?”這是徐庶。

    “子義領兵是慣了的,勇武亦不在諸將之下,辭玉何必疑心?”這是張遼,想想又嘟囔了一句什麼。

    ……她可能聽清楚了,也可能沒聽清楚。

    但她還是得抗議一句,“我的傷全好了!”

    大家的眼神好像轉來轉去了一下,全然沒在乎她在嚷嚷什麼。

    營中尚有六千餘人,太史慈原本認為只要帶著東萊兵走就可以,但她有點不放心,還是替他挑挑揀揀一下,選了那些看起來沒傷或是傷勢輕一些,狀態也好一些的士兵。

    士兵們穿著骯髒而破舊的布衣,沉默地扛著旌旗與武器,跟隨著太史慈,在陰雲密佈的秋風裡排隊走出營寨。

    他們的樣子看起來疲憊又蕭瑟,但如果轉頭看一看輜重營裡跟隨著他們出來的民夫,又令人覺得這些士兵的確狀態也還不錯。

    陸懸魚從來不吝嗇給民夫發糧發佈發賞賜,但這些民夫要扛米麵糧草,要擔碎石來修整土路,要推一車接一車的輜重,還要在車子陷入泥坑時費力地刨一刨泥坑,將它拉出來。

    但真的完全放棄輜重是不可想象的,別的不說,這上面的油布帳篷是保證這些士兵不用露宿叢林的基本,還有那些紮營挖坑起柵欄的工具,還有那些桐油與吃飯的傢伙,林林總總,都需要裝車帶著。

    而運送輜重是一件再苦累不過的活計,因此發他們再多的布料,他們也不捨得裁剪成新衣服。

    於是秋風蕭瑟下,這些民夫一個個衣衫襤褸,有人光著兩條胳膊,有人光著兩條腿,還有人乾脆□□著上半身,也就這麼沉默地推著小板車出發了。

    “輜重帶得不多,只有不足十天的糧草,”徐庶站在她身邊,這樣解釋了一下,“這些車子到時候都可以丟掉。”

    “他們呢?”她忽然說道,“那些民夫呢?”

    徐庶看了她一眼。

    “這裡是徐州,我已經同他們說了,”他微笑著說道,“除卻被于禁堅壁清野的數十里外,只要往北走一走,便有村莊可以容身,等攻下淮安,聚攏兵力時,他們便可以復歸。想來有太史將軍在,於文則也沒有餘心餘力為難這些民夫。”

    她點了點頭,“那就好。”

    說完了這一句,她感覺似乎沒什麼可再叮囑的了。

    太史慈是領慣了兵的,又有張遼的騎兵遠遠地跟在後面,斷然不會出什麼差錯,哪怕贏不得於禁,全身而退應當不難。

    於是那些士兵的棕褐色身影在她的視線裡慢慢地褪去,變成了模糊的一道痕跡,最後與遠處沼澤中氤氳的水汽化為一體。

    也許是天氣有點冷,也許是傷勢真的沒有痊癒的緣故,她總覺得自己什麼地方不對勁。

    在那一仗之後,這個世界似乎慢慢失去了顏色。

    儘管他們一路旗開得勝,幾乎稱得上高歌凱旋,她在行軍途中也不會吃到什麼苦——她總是要求從軍官到士兵,標準儘量統一,樸素一點,但她平時的用度仍然是普通士兵難以比擬的精細——但她仍然感受到了一種熟悉的遲鈍。

    那不是來自於身體的,而是來自於心靈。

    軍士們採摘了溼地裡的野果,洗乾淨了裝進籮筐裡送過來;又或者撈上來一尾鮮魚,熬了魚湯端上來,那些原本都是有滋有味,令她所喜愛的食物漸漸失了滋味,變得乏善可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