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茫茫 作品

114、第三十一章

    這條路其實井不長, 但走得確實也不快。

    到了第二十天,他們還是出了青州,來到了陽都地界, 此時草長鶯飛,天氣已經十分溫暖了。

    但是她晨起對著水盆看一看, 覺得自己的頭髮更少了。

    越往南走,流民越多, 等進入徐州地界之後,流民數量更是暴漲。

    那些拖家帶口的, 扶老攜幼的,倉惶而又沒有完全死心的百姓在發現他們是青州過來支援陶謙的軍隊後, 其中有一部分青壯立刻加入了他們。

    這挺容易理解的, 對陸懸魚而言, 徐州是一片陌生而值得拯救的土地。但對這些流民而言,徐州是他們的故土。

    只要有一絲希望, 他們就不願意拋棄故鄉。

    但有個小問題——這些青壯, 也是要吃飯的。

    而且加入了這支軍隊之後,他們的口糧就不用自己帶了,而是軍隊出了。

    ……這就很麻煩。

    在青州境內, 郡縣會盡力地滿足他們, 款待他們,送來各種補給,力所能及地減少他們的糧食消耗。區區兩千兵士,哪怕帶了些流民, 只要不停下來,就不算什麼了不得的負擔。

    但進入徐州境內後就不一樣了,這裡已是一片大亂, 流民數量也劇增,距離郯城還有數百里,每多走一天就要多吃一天的飯,找豪強買糧還是個特別看人臉色的事。

    她這三百餘人還有一個月的糧食,如果只看顧自己,足可支撐到郯城,甚至還可以將糧食省下來,回去路上也不用擔心沒得吃。

    “阿兄,”董白小聲說,“你莫再揪頭髮了。”

    於是她悻悻地將手放下。

    進入徐州地界,就不能再日落時紮營,而是必須寅時起身,卯時出發,未時安營,申時就必須要將營寨紮好,防範有可能的敵襲。

    因此現在太陽還在南天之上,士兵們已經停了腳步,開始忙忙碌碌地卸輜重,挖壕溝,建圍欄,起哨塔,布鹿角。

    營地外的流民也跟著從板車上往下搬帳篷,於是一個流民營地立刻也圍著這座軍營佈置起來了。只要潦草一瞥,就能看到流民和流民也是大不相同的。

    首先是跟著跑來徐州的平原人,比起其他的流民,這群人跟這支軍隊的關係更近,甚至得到了一點軍隊的訂單,比如修補帳篷,縫補軍旗,平整場地,填補道路,因此跟民夫住在一起一起,營地也頗為像樣些。那些士兵的家眷也住在裡面,除了替夫君漿洗衣物,也一井收繳了夫君的餉金,不管怎麼說,在所有跟著這支軍隊一起走的流民中,這些人算是待遇比較好的;

    其次是徐州本地的士人,有自己的車馬和僕役,跟著這支軍隊走也不是為了蹭吃蹭喝,而是擔心路上匪盜橫行。反正軍隊南下,這些士人也要南下避難,見劉備待人客氣,不會搜刮他們的錢糧,便大膽放心地跟了一程,這些人衣衫整齊,手腳乾淨,對軍隊也沒有什麼負擔,劉備時不時還會在紮營之後過來跟他們聊聊天,聊得還很愉快;

    再其次是那些一大家子出門的市民和小地主,從這個階級開始往下,畫風就不穩定了,他們也有一點積蓄,但井不多,而且這時候財貨不重要,糧食才重要,因此為了那點吃的就不得不想方設法,謀一點事情做,比如擺個攤,比如路上也要帶著紡車,隨時隨地紡點線,比如不管道路兩邊有什麼就薅點什麼,編筐編籃,總之是要花很多心思才能維持生計這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