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外的鐘 作品

第689章 立冬之前

    五天後。

    太初二年,三月十五。

    大寧,晉州。

    正午的陽光金黃明亮,自北向南的春風彷佛是從冬天吹向夏天,搖晃了枯枝上的嫩葉。

    “轟隆隆......”

    沉悶且擁擠的馬蹄聲和腳步聲震顫著大地,長長的官道放眼望去盡是正在低頭行軍的兵卒。

    青色“蜀”字旗和黃色“寧”字旗在天穹下獵獵作響,甲胃鱗片閃爍著奪目的寒光,整個曠野間都充斥著壓抑的隆隆巨響。

    距離新奉局勢突變僅僅過去五天,增援新奉的援軍便已行出一千五百里,從涼州行至晉州地界。

    晉州再往西是冀州,然後是原州。

    過了原州便是寧永年的葬身之地,曾經的大奉懷陵府。

    不過現在懷陵府已經歸了大寧,亦從“府制”改為“州制”,名為陵州。

    而陵州再往西,便是新奉地界。

    從晉州到新奉,即便是急行軍,大約也還需要十來天。

    雖然不知道許歲穗能否堅持到那時候,不過這已經是這三十餘萬人的最快速度了。

    沒錯,這次增援新奉,寧蜀兩國總共派出了三十多萬人。

    其中有十萬蜀軍,二十萬寧軍,還有將近三萬的天狗軍。

    至於剩下的二十萬大寧軍隊,他們則是仍舊留在涼州,堤防大覺捲土重來。

    三十萬人,要在新奉直面乾回二國如今所剩的將近一百萬大軍。

    好巧不巧,二者間的兵力差距恰好與當初蜀州之戰時一模一樣。

    當時蜀國只有七八萬人,平叛大軍卻有三十萬,雙方相差便是三倍多。

    雖然魏長天當初憑藉著牛頭山一役,完美的實現了弱敵三倍的以弱勝強。

    但此時此刻,沒有任何一個人認為他可以再複製這一切。

    因為這兩戰根本沒有可比性。

    三人對十人,三十人對百人,三萬人對十萬人,三十萬人對百萬人......

    雖然以上這些都是三倍的人數差,可絕對數字的差距很明顯卻是越發巨大。

    那麼,以弱勝強的難度便會成倍增加。

    畢竟蜀州之戰時魏長天只需要想個辦法抹平二十萬人的差距。

    而這次,他要抹平七十萬。

    七十萬人,這絕不是一次埋伏就能解決的了。

    所以,魏長天究竟打算怎麼辦?

    一直到今天,還沒有人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桉。

    楚先平、梁振、韓兆、杜常,包括這三十萬普通兵卒,所有人幾乎只是出於對魏長天的絕對信任,才會毫不猶豫的奔赴新奉。

    至於大家是不是真的相信他們可以贏下此戰......

    既然魏公子說了可以,那應該就是可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