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外的鐘 作品

第544章 太初

    ......

    ......

    對於通過“非正常”手段奪取天下的皇帝來說,其登基之前一般要經歷一個“三辭三讓”的過程。

    就是得有大臣勸三次,自己拒絕三次,然後在最後一次才“勉為其難”的答應下來,登基稱帝。

    很明顯,這個過程就是為了給這些“名不正言不順”的皇帝們找補點面子。

    說的再直白一些那就是——

    如果他體面,你就讓他體面;如果他不體面,你就幫他體面。

    對於寧文均來說,他肯定是屬於“不體面”的情況,畢竟不管咋說他爹都還沒死。

    但如今的局勢由不得他再經歷“三辭三讓”這樣一個“洗白”過程了,    於是寧文均立馬便接受了“群臣”的請求,搖身一變從皇子成了皇帝。

    當然了,    身份的轉變還差一場登基大典。

    古人對儀式十分看重,所以不管咋說這場大典都是必不可少的。

    而雖然大典的準備最快也還需幾天,不過“宣傳”工作卻可以先一步展開。

    於是,已經成立一年,且幾乎壟斷了民間輿論的《京報》便開始發揮它真正的作用了。

    ......

    早朝結束僅半個時辰後。

    春深書坊京城總號的庫房打開,裡面堆疊著的報紙如雪花一樣被免費送到了各家各戶。

    各州分號也幾乎在同一時間做著相同的事情,第一時間便將京城發生的一切傳遍了大寧三十六州。

    這些報紙早在兩天前就已經印好了,上面不僅刊登著今天寧文均“演講”的原文,更是附帶了一份大理寺對於寧永年的“判決文書”。

    嗯......

    嚴格來說,雖然《大寧律》第一頁就寫著“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在制度上其實能審判皇帝的只有皇帝本人,即便是“最高法”大理寺也不行。

    不過報紙畢竟是給老百姓看的玩意兒,沒人在乎制度上合不合規。

    百姓們只知道大理寺是審斷一切大案要案的地方,有此“官方背書”,報紙上的內容自然便也就變得可信了不少。

    所以......

    寧永年竟是原州城之事的真兇?

    許家造反,寧玉珂造反也都是被逼無奈?

    還有,竟然是寧文均指使魏家造反的?

    在《京報》的敘事口吻中,寧永年自然被塑造成了一個陰險狡詐、至百姓於不顧的兇君暴君。

    而寧文均則是一位嫉惡如仇、大義滅親的好皇子。

    至於魏家......那當然是幫助寧文均替天行道的有力幫手。

    以上三點,除了對寧永年的表述基本符合事實之外,其餘兩點無疑都十分離譜。

    不過普通百姓卻是根本沒有能力分辨這些。

    在他們看來,這份在過去一年中帶給他們各種最新消息的《京報》就是最靠譜的信息渠道,最起碼要比那些坊間傳聞來的可信得多。

    因此,半天時間不到,整個大寧便徹底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