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 作品

第775章 金鋒的理想

    很多夫妻生了十來個孩子,能有一半成功活到本命年就要謝天謝地。

    所以在封建時代,本命年就是一道坎。

    很多孩子是衝不過這道坎的,所以要多生一些。

    而且封建時代養孩子和金鋒前世也不一樣。

    前世養一個孩子要耗費家長很多金錢和精力,但是在封建時代,孩子超過十歲就要跟著大人一起下地勞作,十三四歲就可以成親,當成大人來用了。

    十歲左右的孩子,要在家裡給父母做飯做家務,再小一些的,七八歲的要去拾柴火,五六歲的也要照顧一兩歲的弟弟妹妹。

    在封建時代養孩子,成本要比金鋒前世小得多。

    除此之外,還有徭役和兵役。

    朝廷要興修水利,要架橋修路,都會徵集百姓來做免費勞力,不去就是犯法。

    如果家裡只有一個勞力,這個人被拉去架橋修路,肯定會耽誤耕種。

    要是被拉去當兵更完蛋。

    花木蘭為什麼要替父從軍,不就是她家裡除了父親,沒有其他男丁了嗎?

    要是她爹去當兵了,這個家就算毀了。

    如果家裡有個十二三歲的兒子,這個孩子就可以替父親去參加徭役和兵役。

    所以封建時代的百姓明知道自己養不活那麼多孩子,也會拼了命的多生。

    大康現在這種情況,百姓別讓孩子餓死已經是極限了,誰會花錢送孩子去讀書?

    所以左之淵聽完金鋒的話,雖然欽佩,卻覺得他有些異想天開。

    “如果陛下開辦的學堂不收錢,或者只收很少的錢,百姓是不是就願意送孩子去讀書了呢?”金鋒反問道。

    百姓雖然愚昧,但是讀書才有出路,幾乎是所有百姓都明白的道理。

    大康讀書人金貴,去學堂找先生讀書,學費也很貴,很多百姓都花不起這個錢。

    比如宿主的父親老鐵匠,明明可以靠手藝吃飽飯,但是為了供金鋒讀書,老鐵匠每天只能吃一頓粗糧。

    “學堂不收錢,那怎麼行?”

    別說左之淵,陳佶也被金鋒這個話嚇一跳:“國師,你知道你在說什麼嗎?”

    “陛下,我知道這個很難,但是正因為難,陛下如果做成了,才能證明陛下的偉大,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