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培養新班底!

    他思考片刻,不過看樣子應該是早就做了工作,便侃侃而談道:“譬如修元史,從洪武三年就開始修,到現在依舊沒有完善,臣認為就可以給其規定時間和進度,以便於考察,不合格者留缺觀察。”

    “再譬如經筵時間,每個月規定講課時間,若不夠,則留缺觀察。”

    “再譬如於國家政事上的建議疏,每月上疏幾次,補缺查漏各部堂的政策是否得體。”

    “如此以來,也可增加帝王的耳目,讓帝王耳目聰明,更能聽到不同聲音,同時也能讓翰林院發揮更大的監督作用。”

    朱懷聽完,沉思片刻,忽然笑道:“王修撰,你這可是得罪人的建議啊。”

    “翰林本是清貴養老的地方,你如此以來,不知要揹負多少罵名了。”

    王恕一腔正氣的道:“食君之祿,為君分憂,古人從沒有因為怕,而不敢提建議者。”

    “臣雖比不上先賢,但臣這顆赤忱之心卻是向著國家,臣不在乎被任何人謾罵,沒有人因為做事而不被罵的,若為官者人云其皆誇誇之詞,此人一定有問題!”

    朱懷聽完,雙877目一亮,擊掌道:“說的好!”

    “此事孤交給你,需要多少時間能給孤一個合理的考察細節?”

    王恕神色有些激動,高昂道:“七日!七日足矣!”

    朱懷點頭:“孤準了。”

    “臣,謝皇孫殿下千歲!”

    這兩個翰林新貴,說實話,朱懷很滿意,滿意到骨子裡。

    他們年紀不大,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幹吏。

    朱懷和朱允炆不同,他不需要那些溜鬚拍馬滿口仁義道德大道理的儒生。

    他需要王恕和黃淮這樣能幹實事的官!

    才二十多歲啊!和兩年前自己那個銳意進取的樣子幾乎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骨子裡想的都是家國,而不是一人得失!

    這些年輕且新鮮的血液,才是國家發展壯大的基石。

    朱懷再次將目光投向黃淮和王恕,最後問道:“如果孤讓你二人去教會內宮太監如何?”

    兩人一愣,相互望了一眼,抱拳道:“臣,尊皇太孫旨。”

    朱懷搖頭:“孤不是下令,是問你們願意不願意。”

    兩人異口同聲道:“臣願往!”

    朱懷道:“不在乎你們教誨的不是皇室宗親,而是一群低賤的太監?很多人嘴上說著願意,心裡可是彆扭著呢,孤不會強求你們。”

    黃淮道:“啟奏殿下,教人者也是在自教,天下學問,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臣等教的是學問,學問就該廣而告之,而不該藏拙。”

    王恕也道:“殿下有意開司禮監,臣等自當將一身本事學問傾囊相授,若非如此,則辜負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