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意狂想 作品

第167章 君權臣權

    “不管那些朝臣氣焰何等囂張,可這江山社稷,畢竟是姓李啊,挑選何人繼承皇位,卻要被那些朝臣掣肘,無法自己做主,陛下難道便甘心麼?”

    陸沉疑竇叢生。

    如果衍王案沒有發生,他斷然不會提出這種疑問。

    因為誰也想不到,一向以仁慈寬厚的文帝,竟有如此血腥的一面,甚至能狠心做出寧可殺錯、也不可放過這等事來。

    突然間的冷血,固然是因對衍王失望憤恨所致,但倘若真是仁慈之君,即便再心懷憤恨,近乎於歇斯底里,也絕不會牽連無辜。

    一切都說明,文帝並非如以往表面所呈現的那般。

    他的仁慈,只存在於河清海晏,盛世安康。

    一旦風聲鶴唳,他沸騰火熱的血液便會驟然變得凝固,哪怕揮起冰冷的屠刀,亦連眉頭都不會皺上分毫。

    試問這樣的人,又豈會在立儲這等大事上,對朝臣妥協?

    文帝不會不明白,如果立儲之事都能屈服,皇權豈非要屈從於朝臣之下?

    李氏江山,早晚不得有名無實?甚至易主!

    這絕非危言聳聽,大齊開國之初,廢除丞相制度,設置內閣,使得六部之權,盡皆匯於內閣,大大增強了中央的行事效率。

    若皇帝怠政,在內閣制度下,國家亦可正常運行。

    倘若皇帝胡作非為,內閣還有制約皇權的作用。

    可以說內閣完全是為帝王而服務,對黎民百姓江山社稷而負責,是一種相對完美的制度。

    然而唯一的弊端,就是內閣的權利實在太大了,若皇帝精明強幹還好,若是庸庸碌碌,再怠慢國政,國家大事的擔子雖然說都壓在了內閣的肩上,卻也致使內閣的權利愈發壯大。

    尤其是經過前幾任懶政皇帝,時至今日,素來統領大齊朝堂的儒家勢力已然是根深蒂固,堅不可摧,幾乎能與皇權分庭抗禮!

    而現在來看,竟似更隱隱有壓過皇權的勢頭!

    臣權蓋過皇權,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

    按照大齊開國老祖宗的意思,賦予內閣制約皇權的權利,是怕後代子孫胡作非為,使得江山社稷陷入亂局,乃至毀於一旦,但怕是沒想過,一旦內閣權利過大,皇權是否還能制約臣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