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舞陽 作品

第六百七十一章 需求難點

    陸國安講的東西,很多都是軍事方面的專業術語,江飛宇聽得半知半解。

    有時候,確實是隔行如隔山。

    不過,核心需求江飛宇倒是聽懂了。

    這套風阻-sd-2型攔截導彈,由雷達、通信中繼站、指揮中心、8聯裝導彈發射巢組成。

    一般作戰的時候,由多部雷達車、一輛同時具有通信和指揮功能的指揮車,以及6-10個導彈發射單元(8聯裝發射巢)組成中低空防禦體系。

    目前這套攔截導彈系統的最大跟蹤目標是6,有效跟蹤目標是2。

    而沈建軍代表的軍方,希望把這個最大跟蹤目標提高到12,有效跟蹤目標至少是6個以上。

    從問題本質上來說,在實際作戰過程中,侵入目標被雷達捕捉到後。

    由導彈系統根據當前的目標的高度、攻擊方向、距離、速度等參數,來計算攻擊值。

    因為侵入目標的速度、高度、攻擊方向等參數,無時無刻不在改變著。

    系統要不停地計算並且修正,才能得出一個最佳的攻擊時機。

    一旦第一波攻擊沒有奏效,還要持續地修正並繼續攔截。

    這個計算邏輯是非常複雜的。

    特別是侵入目標不是一個,而是多個後。

    這個計算量就不是幾倍地增長了,而是成幾何倍地增長。

    問題就在這裡,導彈研究院擅長的領域是戰鬥部(彈頭)、彈體結構系統、動力推進系統和制導系統等方向。

    計算多個跟蹤目標,以及分配最優攻擊目標,這些系統算法問題,就不是研究院所長了。

    當導彈研究院把目光放在其他兄弟科研單位,以及國內幾所主流的軍工和計算機類高校時。

    幾個月前才奪得全國高校計算機大賽一等獎的江飛宇,就進入了導彈研究院的視線。

    特別是江飛宇名下公司擁有的一些先進技術,都有成熟的案例和產品。

    本身這些技術都離不開底層的算法。

    導彈研究院解析了飛宇科技、宇依科技一些系統版本後,就能掂量出江飛宇的實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