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舞陽 作品

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將帥不和

印國圍剿大軍的指揮部,依然設立在距離巴魯達城不到10公里的莫幹望。

此刻,薩科伊正在指揮部內召開戰前軍事會議。

經過陸續增兵後,薩科伊手中能調動的大軍已經達到5.2萬人。

而且,都是國內最精銳的那一批部隊。

不客氣地說,薩科伊已經成為印國國內最炙手可熱的將軍,幾個現役上將的權勢都不如他。

你要問薩科伊現在的感受?

他只能用“心力交瘁”這4個字來形容自己了。

為了方便指揮,國-防部親自操刀將這5.2萬大軍臨時編為2個步兵師、3個獨立步兵旅、一個野戰炮團、2個後勤團、1個裝甲營、2個工兵營、1個特種作戰大隊。

印國這些圍剿大軍,都是從各個軍區抽調部隊組建的。

人家自然不可能把整個軍區的兵力都抽空,基本上是按照旅、團、營這樣的編制抽調部隊過來。

這要是擱在以前,以薩科伊身為中將的軍銜,他來親自指揮這些旅長、團長還是很得心應手的。

現在大規模編成師、旅後,國-防部從各大軍區抽調了好幾個少將、准將來擔任師長、旅長。

現在等於說,薩科伊要通過這些師長、旅長才能指揮得動

原先,薩科伊手下最大的軍官也就參謀長哈維託揚少將和3個准將旅長。

結果,一個旅長因為打了敗仗被撤職,另一個旅長因為舊疾復發被送回後方就醫。

最後,三個旅長只有一個繼續在薩科伊手下聽用。

也就是說,這2師、3旅中有4個部隊長官是新調來的。

部隊規模變大了,指揮層級變多無可避免。

但問題是,這些新來的師長、旅長不僅不熟悉部隊和前線的情況,他們還處處在鉗制薩科伊。

說得更加直白一些,他們就是來分薩科伊權的。

你也不想想,這麼多精銳部隊掌握在薩科伊一個手裡,印國高層能放心嗎?

不參沙子才怪呢!

這種情況導致的結果是:現在每次召開軍事會議,都要一群人先“討論”很久。

等“討論”出結果後,再上報國-防部進行決裁。

高層大佬繼續吵一輪,如果沒有提出反對意見,前線就可以實施這個作戰計劃了。

無疑,這種指揮效率非常的低。

你可能會問了,難道高層看不到這樣做的弊端嗎?

只能說,你沒有站在高層的角度思考問題。

前線小敗不要緊,反正有指揮官來背鍋。

可要是流程出錯了,那損害的就是中-央政府的權威。

大家都不聽上頭的,那就離分裂不遠了。

所以很多時候,高層寧願做錯,也不會破壞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