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舞陽 作品

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競爭對手的策略

徐敏華也沒賣關子,說道:“當年,百事可樂挑戰可樂巨頭可口可樂的經典案例。”

“徐經理這麼一說,我也想起來了,咱們確實可以借鑑一下。”這是某個“事後諸葛亮”的附和。

不知情的人,趕緊向其請教原委。

話說,百事可樂成立的時候,可口可樂已經是碳酸飲料界的巨頭。

初期,雙方的市場佔有率相差了幾十倍去。

上世紀,為了打敗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打起了價格戰。

當時,百事可樂價格為10美分,後來為了打價格戰,百事可樂把價格降為5美分。

財大氣粗的可口可樂一看,這小子不地道啊!

於是,可口可樂決定教教這小子怎麼做人,也把自己的售價降到了5美分。

在價格戰這種事情上,基本上勝利者都是消費者。

搞了一段時間,雙方都很受傷。

百事可樂血最薄,最先撐不下去了。

價格戰打不過,就要轉變競爭的思路了。

這個時候,百事可樂發現了競爭對手一個致命的漏洞。

因為市場佔有率高,每個月的出貨量非常的大,當時可口可樂一口氣生產了1億個玻璃瓶。

這1億個瓶子,至少是可口可樂半年以上的出貨量。

也就是說,每瓶可口可樂的容量固定死了。

百事可樂想啊,如果我做一個大瓶子,選擇加量不加價呢?

那這個時候,尷尬的就是可口可樂了。

這1億個瓶子都做出來了,到底該不該用呢?

用吧,同樣的價格跟對手比沒有競爭優勢,因為人家的量比我大。

不用吧,這一億個瓶子的生產成本虧空,誰來填呢?

正是靠著“加量不加價”的招數,百事可樂完成了逆轉。

此刻,徐敏華刻意提這個案例,想表達的用意已經很明確了。

打價格戰雙方都很受傷,那我選擇“加量不加價”。

“徐經理,這裡會有一個問題,他們是塑料瓶包裝,如果他們也選擇跟我們採用一樣的招數,整改起來其實是很方便的,到時候還是相當於雙方打平。”

也有人不買賬,對徐敏華的建議提出了質疑。

徐敏華洋洋得意解釋道:“大家首先要明確一個點,他們如果增加瓶子的容量,填充進去的飲料是同比例增加的,但我們是沖泡型飲料,我們成倍增加了杯子的容量,料包是否同倍數增加,消費者其實感覺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