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恆 作品

第1520章 明光

 這也是為什麼陸太后能當五百年太后的根源。

 老百姓從心底就不在乎那麼遙遠的事情。

 很多人甚至認為,皇帝本來就該是長生不老的,太后長生不老也是正常。

 皇帝死,那就是歸天,不是死。

 所以太后長留人間,那是德行高,上天不收她老人家。

 而現在,外敵入侵,糧食出現危機。

 因為之前貿易興盛,外面糧食又便宜得多。

 基本只有大成人種植成本的三分之一!

 這樣的價格,很多民夫都選擇毀農種桑,或者拋荒打工,過著拿銀子買糧的生活。

 古代的糧食產區,從江南轉移到湖廣,就是因為江南農民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不願意種糧食,而是種桑養蠶。

 現在的大成,也是如此。

 原本糧食其實是足夠所有人吃的,但在外來貿易衝擊下,大地主們紛紛讓佃戶改種經濟作物,換取更高的收益,參與到世界貿易中去。

 他們正在緩慢地向土地種植園主轉變。

 但是,戰爭來了。

 經濟作物,要改回來,損失巨大,而且桑田和農田,是截然不同的。

 中間要經過很長時間。

 …………

 一處涼亭中,劉建與兩個幕僚對坐。

 “現在的朝廷體系,太遲緩了,管得太鬆,效率太低。”

 “他們不敢發動百姓,惟恐百姓真正掌握力量,他們只願意讓地主和官員興辦團練,對抗西人。”

 “糧食不夠,但其實如果將全國之糧食集中起來,公正分配,足夠全國人吃上五年。五年的時間,足夠農業調整完畢,實現糧食夠吃。”

 兩個幕僚你一言我一語,總之一句話:

 這屆朝廷不行,要換換。

 到底該怎麼換?

 兩個幕僚就不行了。

 挑毛病容易,但打造解決毛病的新體系就太難了。

 農民起義那麼多次,沒有一次能解決封建頑疾。

 最後還是從外面進行信息的交流,才讓封閉的系統,得到新生。

 而此時,也是這樣。

 劉建見識過民國時代,知道那裡的人最後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要最堅決,最能吃苦,最能戰鬥的人,才有最高的效率,解決這個問題。”他直接說道。

 兩天後,光明司下面,多出一個明光會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