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恆 作品

第二千零七十一章 黃巾亂

  那隻會受制於人。

  三國演義的本質,歸根到底還是諸侯爭鬥,養蠱廝殺,最後勝出一蠱。

  而華夏大地,一個東、南、西、北,在古代四面都近乎封閉的環境,就成了最好的養蠱之地。

  每每都是廝殺到最後,決出一個王來。

  而他想要勝出,就要時刻根據局勢,巧妙利用各方矛盾,在其中周旋,發展自己,打擊敵人。

  他聽到這裡,向眾人再次問道:“各位學生,爾等覺得這黃巾能否成事?”

  眾人紛紛說道:“黃巾肯定不能成事的。”

  “那是為什麼呢?”

  “很簡單,學生聽聞各處傳來的消息,黃巾不事生產,只知四下劫掠,百姓一開始因為生活所迫,會追隨他們,但時間一久,他們隊伍越來越大,搶無可搶,又如何支持下去?”學生乙胸有成竹道。

  聞人升點點頭。

  眾人也紛紛點頭。

  能看到這些,這位學生乙如果投靠到哪個諸侯手下,只要那諸侯有劉備一半的眼光,就得給四百石的俸祿,收下作為一個吏員。

  歷史上的黃巾大大小小的勢力,下場最好的就是張燕,他就是組織黃巾在山中開墾,這才將賊寇變成了坐地割據勢力。

  “既然如此,我們該如何做,大家明白了嗎?”

  “明白了,打擊黃巾,得到朝廷封賞,功成名就。”有人興奮道。

  聞人升微微點頭。

  他心中真正的韜略打算,自然不能告訴這些人。

  “就算功成名就,那也不過是和當今朝廷諸公一樣而已。百姓們又哪裡能過上好日子?”學生乙卻是嘆氣道。

  喪。

  其實三國兩晉,已經開始有了喪文化。

  坐而論道,談虛不實。

  “不去做,自然不會改變。”聞人升笑道,“當今朝廷下令,允許各地組織鄉勇,自行平賊,只要我們擁有了一郡之地,自然能夠實施自己的想法,未必就會重走老路。”

  眾人若有所思。

  聞人昇平時告訴他們,他們練習軍陣,學習韜略的目的,一是讓自己家飛黃騰達,二是讓周圍百姓們能夠過上好日子。

  所謂達則兼濟天下。

  大家也很容易接受了。

  是啊,自己過得好,再讓別人過得好,這很容易佔據大義。

  如果有人硬要說,我就是想一個人過得舒服,別人都窮困潦倒,我這才有優越感。

  他可以這樣說,也可以這樣想,但說出來,肯定不會得到多數人的擁護和效力,而是遭人唾棄。….這話就不能放在臺上說。

  即便是偽君子,也要說士大夫治國目的是為了天下百姓,安居樂業,人人有飯吃……

  也不敢說,就是要士大夫過得舒服,百姓們過得像豬狗,百姓們就該做牛馬供養士大夫。

  雖然實際上就是這樣做的。

  這就是華夏與蠻夷不同的地方,人人過得好,就是一個金字招牌,雖然現實中,人與人的差距比人與狗還大。

  從古代開始,雖然將人劃分成四民,士農工商,但也沒人敢說,你商人就該像狗一樣活,把錢白白給我們士人用。

  張飛在一旁耐心聽著,雖然他早就想著上戰場,廝殺一通。

  畢竟趙老師練的兵是真強。

  他都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他們的威力了。

  這一年來,他帶著兵馬也去絞殺過一些賊寇。

  都是摧枯拉朽。

  一年下來,就死傷了寥寥不到十人,還是因為在外露宿,出現傷風感冒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