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士兵 作品

第124章 伏擊

    “隱蔽,隱蔽,敵人上來了!”

    “注意聽爆炸聲,雷響了再開火!”

    “雷響了再開火!”

    ……

    命令一個接一個的傳了下來,氣氛立時就緊張起來。

    王學新趴在稜線上端著槍透過狙擊鏡望向前方的公路。

    這條公路在地圖標註上是五號公路,它在趙家峪村所在的山腳下繞了半圈,然後蜿蜒深入獨立團駐守了三個高地內。

    呈三角形排列的高地對中間的公路形成一個天然的包圍圈,是個絕佳的伏擊地。

    八路軍之前之所以無法利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這些高地的坡面長度普遍超過三百米。

    這距離已超出八路軍步槍射程,那時又沒有火炮,就算有幾門炮也因為炮彈嚴重不足起不了多大作用。

    於是八路軍要在這一帶設伏擊場就要面對一個尷尬的問題:

    要打到敵人吧,就必須在半山腰構築野戰工事……其實半山腰構築工事都不大夠,射程兩百米,每發子彈裝藥量不同、彈頭不同、膛線磨得厲害,能在一百五米距離命中目標都得看運氣。

    到時候一打起來鬼子反攻怎麼辦?

    戰士們轉身朝位於高處的山頂陣地撤退?

    那就是把自己的後背像靶子一樣亮在敵人面前給他們練槍法!

    要埋伏在山頂陣地吧,雖說容易撤退,但距離太遠步槍又打不準,根本無法以火力有效封鎖山腳下的公路。

    所以才說八路軍難啊!

    許多時候不是他們不勇敢,不是他們不想打,而是條件限制沒辦法!

    現在就不一樣了,十門五零小炮三百發炮彈,按照測量好的諸元對準公路,另外還有三十幾把專打原裝子彈的槍和五挺機槍,封鎖公路問題不大。

    實在不行往後一撤就是反斜面工事,生存上也沒問題。

    正想著,鬼子就出現在公路的那一頭。

    最前方的是十幾輛邊三輪,一個個邊鬥上都架著機槍。

    這玩意速度快通過性強,山路都可以往裡鑽,是鬼子偵察神器。

    再往後一看,王學新就發覺不對了,那軍車咋一輛輛的看不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