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士兵 作品

第33章 銀元

    被張萬和這麼一說,王學新發現還真是這麼回事。

    八路軍許多裝備無法研發或是存在質量問題,其實都是被“鐵”這原料給卡了脖子。

    最典型的就是手榴彈,用李雲龍的話說,就是:“咱的手榴彈那是一炸兩半,這玩意在戰場上淨耽誤事!”。

    這話說的沒錯,其實一炸兩半還算好的了,有的手榴彈炸響之後就崩出一個小缺口,就像破了的罐子似的。

    在戰鬥中,有時明明將手榴彈拋到鬼子腳下,“轟”的一聲眼看著鬼子被炸在煙霧裡,但鬼子除了咳嗽幾聲臉被燻黑之外屁大的事都沒有。

    但由於八路軍實在沒什麼裝備,部隊還是不得不用這種手榴彈。

    於是就有了李雲龍那句話:“能拔膿的就是好膏藥,有總比沒有強”。

    究其原因,其實就是鐵的質量太差無法進一步加工……一加工不是碎就是裂,你也拿它沒轍。

    要是用這“白心韌化技術”提升了鐵的質量,那是不是說手榴彈就可以打上凹槽其質量也可以提升一個層次了?

    除此之外,地雷是不是也可以提升一個層次?

    另外還有子彈殼,是不是也不需要可憐巴巴的在戰場上撿然後“復裝”了?

    後來王學新才知道前兩者是可行的,子彈殼的加工對鐵的質量又有更高的要求,白心韌化技術還是力有未逮。

    擲彈筒的仿製可以說是目前兵工廠的頭等大事,就連張萬和也不敢有半點疏忽。

    於是包括張萬和在內的幾個主任基本把手頭的事放下了,優先弄火炮和炮彈。

    翻砂鑄形這個步驟比較快。

    其實如果到了正規的生產步驟還是要謹慎的,因為炮彈的尺寸大小要與火炮口徑能對上,否則大了塞不下,小了密封性不好影響射程。

    不過此時的主要目的是驗證“韌化”是否可行,所以這方面暫時沒有要求,大概的設計了一下然後就在二分廠整出了五十幾個炮彈殼。

    然後將炮彈殼一個個排列在方爐內,覆蓋上細砂,準備點火時才碰到一個難題。

    “咱們怎麼知道爐溫啥時候到950度呢?”五金問:“總不能用手去試試,看看溫度是900度還是1000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