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士兵 作品

第236章

    王學新想,以前的頑軍之所以會這麼構築工事,大概是因為作戰思維還停留在軍閥混戰的年代,把敵人當成武器裝備落後的軍閥,還沒有從那種平面作戰的思維跳出來。

    最終卻是耗費大量財力構築的工事根本就沒有發揮作用……像這樣的事在華夏戰場上發生過太多了。

    不過這樣的工事卻給王學新利用起來。

    “高火”需要大量的火藥。

    一枚“高火”八百公斤裝藥,十枚就是八千公斤……一天能產三十五枚“高火”,也就是正常來說每天就需要28000公斤火藥。

    絕對是火藥大戶。

    不過好在這東西對火藥的質量要求不高。

    這不像炮彈、子彈之類的為了炮手、射手安全,另外也是對精度和設備保護的要求,對火藥質量要求較高……八路軍以前用的復裝子彈,打幾發子彈就要清潔槍管。

    “高火”這東西沒那麼驕氣,它的精度不是靠發射藥發射,而是靠控制系統自我調節,至於威力……只要量足夠大,什麼質量的火藥都能發揮出足夠的威力。

    好在八路軍不缺火藥。

    不只不缺,應該說是產能過剩。

    確切的說,是在王學新引進了鷹醬的子彈生產線以及制酸設備,使八路軍有了生產高質量火藥後才造成的產能過剩。

    往常,八路軍那是全員生產火藥,根據地的百姓閒時在家,有事沒事就會整點土製火藥,要不就是自己折騰點地雷、手榴彈或是炸藥包什麼的,百姓自行生產復裝子彈或是獵槍也是常有的事……這時代就不存在什麼安全生產的問題了,前方戰事打得那麼緊張,整個國家都要被鬼子佔領了,誰還顧得上這些。

    不過生產的地方一多,百姓用於生產的方法也不一,質量就難免良萎不齊。

    但當時的八路軍就那條件,有這種土製火藥就不錯了,就這火藥造出的子彈還人均只有十發。

    然而,王學新從鷹醬那引進了設備把子彈生產機械化、規範化之後,這些土製火藥瞬間就失去市場了,於是就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