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何以甚 作品

第一百九十二章 非是一家事

    人過必留痕,事去必有跡。



    萬事萬物的痕跡,自有其生命力,常常讓太寅感懷。



    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夠看得到它的存在,能夠牽動痕跡的靈性,也因此被視為陣道天才,在一眾同輩間脫穎而出,被叔爺太華真人帶到身邊親自教導。



    當世真人的時間自然是寶貴的,尤其是太華這樣的陣道真人,可以說是整個大夏國防的“修補匠”,方方面面都離不得。



    可即便如此,對他的課業,太華也從未放鬆。



    從小到大,他在各方面的表現,幾乎是無可挑剔的。為夏國第一天驕,也一向被視為太華真人的接班人,是太氏躍升大夏第一名門的希望。



    但他其實……從來不想成為第二個太華……



    他的理想,是人們以為他該有的理想。他的道路,是太華叔爺所劃定的最優的道路。



    他也理所當然地覺得,自己走在最正確的人生道路上。



    直到在山海境裡,被那個陌生的張揚男子,一槍撂倒。



    輸給重玄遵,他可以面對。夏國和齊國有本質的差距,他不是不懂。他的確是用盡全力了,也的確越不過實力的天塹。



    夏國的第一在天下的舞臺,的確算不得什麼。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第一,可是在觀河臺上,只有一個人能站到最後,其他的肩負著那麼多期望、一路走在榮光中的第一……都要倒下。



    他只不過不幸的身在其中。



    他更努力,更拼命。



    輸給姜望,他可以面對。姜望的名聲不是自封,是一場場生死戰鬥拼出來的結果。山海境天驕相競,被內府境的黃河魁首後來居上,不算丟人。



    也許他還不夠努力,不夠拼命。



    他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學,還有很長的路可以走,他可以咬咬牙再跟上。



    但隨隨便便一個不知道從哪裡出來的人,以那樣張揚的自信,刺出那樣鋒銳的一槍……他動搖了。



    自山海境結束後到如今,他一直在動搖。



    此刻他沉默地走著,自我舒緩。



    舒緩他的五指,也舒緩他的精神。



    國家興亡擔於肩,家族興衰負於脊,人們的期待,自我的期許……他繃得太緊!



    是家主也是伯父,名為太煦的中年男人,正從另一邊匆匆走來,看樣子也是剛剛完成了防線上的工作,連官服都沒來得及換。



    見著太寅,只是使了一個眼色,便徑往內室走。



    太寅沉默地跟上了。



    ……



    隨著房門的閉鎖,明黃的光芒一閃而逝。



    隔絕一切查探的五行禁神陣,太寅自是熟悉的,只是不可能掌控得有這般自如。



    又有什麼大事?



    他心中泛起難言的不安。



    如今的太氏家主太煦,是個眉眼柔和的長相,性情卻很剛烈。



    不然也不會行此毀家紓難之舉,盡全族青壯來前線。



    “魏國明確了態度,他們不會出兵。”在軟墊上坐下來,太煦如是說道。



    太寅跪坐在他對面,一時沒有說話。



    楚國自不必再說。



    在魏國之前,理國,越國,也已經全都拒絕了求援。



    梁國?



    梁國甚至於已經陳兵邊境了……



    當然不是為了幫夏國,而是蠢蠢欲動,想在紛亂的局勢裡,咬下一口帶血的肉。



    使夏國在這等社稷興亡的關鍵時刻,還不得不分出兵力去邊境防備。



    自當年梁慜帝死在貴邑城,雙方仇恨就已經不可化解。



    本來梁亡也就亡了,末代之君,沒幾個人懷緬。



    但梁國宗室康韶藉著當年齊夏爭霸之機,復國成功,這血債就延續了下來,非一方國滅不可消……



    陳年舊債,也沒什麼好說。



    劍閣?



    早年沒有劍閣的支持,康韶拿什麼守得住後梁!



    三刑宮?



    作為法家聖地,三刑宮與書山的地位是差不離的,但三刑宮比書山更不可能插手。



    三刑宮的修士遍佈天下,但三刑宮本身只作為治法之地、法家修士窮經之所,絕不支持任何一方。



    真要以三刑宮出身的修士而論,齊國在三刑宮內部的影響力,只會比夏國強,不會比夏國弱。



    理國曾經也被夏國吞併,後來復國。只不過雙方高層近些年來多有交流,在外交關係上較為緩和。但理國本身是不具備干涉齊夏大戰的實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