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強青銅聖鬥士 作品

第104章 轉移風險

    這些狂熱的盲目自信,現在看來似乎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但事情往往就是這樣,在改變發生之前,所有人都會沉浸在那種思維的慣性之中。

    如果你坐下來,想象一下幾年前你對房地產市場的看法:那個時候,是不是房價會一直上漲已經成為一種共識。

    當你有錢的時候,別人給你的第一個忠告就是買房。當你想創業的時候,別人給你的忠告還是,不如去買房。無數人都在互相談論著,不及早買房,以後就會買不起房。

    那麼有會永遠漲下去的房價嗎?是有人質疑過,但這種聲音不會被聽見,大家都認為,至少自己不會是最後一批接盤的倒黴蛋。

    看看那些之前就早早買房的人吧,都已經賺了不少錢,每個人身邊都有許多這種例子,咬牙貸款買了幾套房,現在資產翻了幾番;沒有及時買房,現在房價漲到已經買不起,後悔莫及。

    是的,就在這幾年,所有的美利堅人,都是在這種氛圍中,奮不顧身的投入房產市場的。

    不過之前約翰·保爾森的分析報告中,有一個數據讓陳威廉感覺很有意思。

    那就是在1號基金大肆購入cds債券之前,這種債券的主要作用就是那些對沖基金在大量投資cdo債券之後,用來對沖風險。

    不過即使這樣,真正如此做的基金也是少之又少。

    截止2008年底,按照pertrac對沖基金數據庫研究報告的說法,有超過14000家對沖基金報告了經營結果,數千家機構投資者獲得了投資cds產品的許可,而只有100多家機構涉足了針對刺激貸款的cds產品的市場。

    因此在約翰·保爾森最初對1號基金進行建倉的時候,一開始購買cds還是小心翼翼的,但他發現,那些機構對於他購買cds這個事情,非常的熱情,他不停的接到兜售cds債券合同的電話,每一家都會列出一大串表單,任他選擇。

    結果購買cds的過程無比的順利,很快就完成了建倉,甚至對這種債券的價格都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

    不過現在不同了,在諸多機構開始發現危險,從而開始購買cds之後,這種債券一時之間變得稀缺起來。

    不過約翰·保爾森依然憑藉之前的關係,很快將陳威廉最新的2億美元,換成了他精選的cds產品——要知道,市場上各種機構推出了無數的cds產品,在這繁多的產品之中選擇最優的——也就是含有的次級貸款斷供可能性最大的產品——也是讓人頭疼的事情,不過這些對於已經致力於相關研究幾年的約翰·保爾森來說,已經駕熟就輕。

    “德意志銀行給了我們一個cds產品清單,裡面的上百種cds產品可以隨意的選擇。”約翰·保爾森的聲音裡帶著些幸災樂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