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原木 作品

第三百九十三章 抓捕

    楊帆故作為難:“不是本侯不想不幫您,可這裡這麼多人都看著,本侯總不能睜眼說瞎話,普天之下誰敢矇蔽陛下,這可是大不敬之罪。”

    “再說,剛剛確實是因為大師的阻攔,才讓行兇者有時間把嫌疑人殺死,本侯實在為難。”

    德川住持真無語了!

    你這棒槌還知道大不敬之罪,若真的這麼敬畏皇權,你小子剛剛怎麼敢帶人強闖寺院?

    雖然心中不憤,不過卻也不敢說出來。

    德川住持心裡權衡了一番,發現這次危機真的很大,遂即心下一橫,咬著牙說道:“今年風雪頗大,關中一帶的百姓很多房屋倒榻,忠義侯愛民如子,看不得這些百姓受難,為表綿綿之力,老納代表同福寺獻出十萬貫以賑濟災民,請忠義侯代為施恩。”

    說完,德川住持的心在滴血啊!

    這可是同福寺三年的香火錢,看來以後還要多化緣幾個大善人才行。

    在他看來,這位侯爺當初為了錢財連神物都拿來拍賣,自然是愛財如命,如今只能投其所好破財免災。

    楊帆眼前一亮。

    十萬貫啊!

    這傢伙連眼睛都不帶眨一下,果然是狗大戶。

    口中當然得客氣一下:“既然德川大師有心,本侯為災民感謝同福寺的慷慨。”

    “大家可以作證,可不是本侯讓你捐的,這完全是你自願捐的。”

    德川哭喪著臉,那張乾癟的面龐更顯難看,此時連死的心都有了,暗罵,我自願你個大頭鬼!

    你特麼推三推四,不就是想要錢麼?

    這個忠義侯,果然還是如以往一樣討人厭。

    難怪長安城裡的勳貴大多都不喜歡這小子。

    見到德川住持吃癟,秦懷道心頭舒爽至極。

    剛才自己求爺爺告奶奶好話說盡,這老小子就是不讓進入寺內搜查,這下總算知道咱侯爺的厲害了!

    李君羨卻有些哭笑不得,這位兄弟可真會抓收入,隨隨便便就坑來十萬貫,果然是財神爺!

    本來就對同福寺心有不滿,李君羨當然不會說情,反而一副看好戲的樣子。

    不過卻也知道正事重要,得先把幾個行兇者抓住才行,於是提醒道:“咳咳,忠義侯,咱們還是趕緊去抓人吧?如果被他們跑了,豈不是白忙活一場。”

    ……

    可惜,李君羨帶著百騎的士兵把同福寺搜了好幾遍,卻根本沒有什麼發現。

    這讓楊帆有些懵了!

    難道自己和秦懷道都分析錯了?

    行兇者應該不可能逃出去才對啊!

    德川住持此時差點連腸子都悔青了。

    哪知道剛才楊帆言辭鑿鑿,如今卻連行兇者的毛都搜不到,他還怕個啥呀?

    剛才上吊那人從現場來看是自殺,又與寺院無關。

    正當德川住持心痛不已之際,只聽楊帆再次確認道:“李將軍真把整個寺院都搜遍了?”

    “算是吧?”李君羨尷尬一笑,有些模稜兩可。

    楊帆真無語了,翻了一下白眼說道:“這是什麼意思?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何來算是吧一說?”

    此時秦懷道開口解釋:“侯爺,整個寺廟除了蕭太后禮佛禪房,其他地方都搜了個遍。”

    楊帆眼睛一瞪,不悅地道:“那還等什麼,不趕緊去搜。”

    此話一出,德川住持大驚失色,趕緊呼喊道:“侯爺,這可不行呀,你們可不能打擾太后的清修。”

    正因為有蕭太后,才有了這座寺院,如今衣食父母被打擾,德川住持當然不幹了!

    楊帆似笑非笑地說道:“大師真決定阻止百騎辦事,如果讓行兇者逃脫,一旦陛下怪罪下來,你承擔得起麼?”

    德川住持頓時語塞,面紅耳赤,支支吾吾半天也沒說出個所以然,最後只得耍賴道:“老納不管,只要打擾蕭太后的清修就是不行。”

    楊帆臉色一肅,冷喝一聲說道:“來人啊!給我搜,出了事本侯扛著,如有阻攔者,格殺勿論。”

    “諾!”百騎士兵齊聲承諾轉身離去。

    德川住持卻傻眼了!

    這個忠義侯實在太憨,他可不敢再出言頂撞。

    就在德川住持臉色極為難看之際,蕭太后禮佛之地突然傳出一陣呼喝,緊接著便是刀戈相擊的撞擊聲!

    當楊帆和德川住持趕到別宛,戰鬥已經結束,兩具屍體已然伏屍於地,一名重傷炎炎一息已被擒住。

    而百騎兵卒有4人受傷,可以欲見這些人悍不畏死的兇悍。

    德川住持一張臉煞白煞白的,居然真有兇徒藏匿於蕭太后禮佛之地。

    若是蕭太后有個損傷,他這個住持也就當到頭了,忍著心裡的驚懼,有些忐忑的問道:“太后可還安好?”

    “本宮無妨,多謝忠義侯的救命之恩!”

    一道聲音傳來,可見屏風裡面隱隱有人影閃動。

    只是這聲音顯得怪異至極。

    感覺這聲音像是從天邊飛來,猶如悅耳的音波。

    這讓楊帆驚奇萬分!

    要知道此時的蕭太后應該七十幾歲了,這聲音卻一點老態龍鍾的感覺都沒有。

    如果這真是蕭太后的聲音,這也太匪夷所思了。

    楊帆對著屏風方向拱手行了一禮:“太后多禮了,小子只不過恰逢其會罷了,驚擾了太后,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