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刀老炎 作品

第864章 一定不會後悔

    而在丁毅的治下,這種情況已經改善了很多,旅順的工匠們是極願意一起討論的。

    可儘管如此,在創新創造上,還是和外國工程師們有點區別。

    就好像火藥是中國人發明的,但更好的用在火炮和火銃上面的,還是外國人。

    丁毅當眾讚揚了西蒙,對於外國人,他當然有不同的賞賜方式:“西蒙,你想要什麼獎勵?”

    西蒙哈哈一笑:“尊敬的皇帝陛下,西蒙想看看大乾的皇宮,品嚐皇宮的美酒。”

    工匠們臉色古怪的看著他,沒想到這外國人的要求這麼古怪。

    “準了。”丁毅笑道:“今晚朕設宮宴,宴請諸位優秀的工匠和工程師。”

    西蒙大喜,連連稱謝。

    丁毅接著畫下了後世子彈的圖案。

    受限於這時代的科技,他提議可以先用紙彈殼,有條件的話再用銅彈殼。

    同時丁毅下令,48式擊發槍可以批量製造,科技司和匠作司全力研究後膛槍。

    看過擊發槍後,丁毅又跟著李忠義來到炮場。

    這些年丁毅主要看的是步槍的改進,其實他們的火炮也有改進。

    仁德初年,李忠義親自進行了其中一步重要的改進,用裝滿火藥的管子,代替點火孔內的散裝火藥,簡化了瞄準和裝填過程,讓大乾的火炮,打起來更快。(原歷史要到1694年由歐洲發明)

    仁德二年,大乾全面淘汰銅炮和鐵炮,改用鋼炮來替代原先的鐵炮,銅炮則被鑄為銅錢。

    火炮改成鋼後,極大的減輕了炮的重量。

    在仁德初年史維格發明了膛線製造後,匠作局在仁德二年,成功的在火炮裡削出膛線。

    但火炮有了膛線後,炮彈改進更加的麻煩,製造炮彈同樣的麻煩。

    而且他們和原歷史19世紀中葉歐洲的方式一樣,用的是直膛線。

    直膛線的目的是為了裝彈方便,畢竟之前火炮和燧發槍都是在前面裝彈。

    可前面裝彈速度慢,射擊精度近,射程近。

    今天李忠義就是帶丁毅去看直膛線線膛炮的射擊。

    “這是咱們新的十二磅線膛炮,炮管長度是口徑的十六倍,最大仰角達到30度,最遠程程為1200米。”

    經過改進後的線膛炮,十二磅的射程,已經達到以前的紅夷重炮。

    但是因為前膛裝,還是打的比較慢和近。

    “剛剛你們都看了擊發槍,有什麼想法沒?”丁毅問。

    “火炮也用後膛裝?改為擊發?”史維格第一時間道。

    “這個技術含量有點大,但可以往這個方向研究,你們下一步,先研究改進膛線。”丁毅看到火炮的膛線,才想起來,趕緊提醒他們:“用螺旋型膛線,炮彈改為錐頭柱形,開炮之後,炮彈頭是旋轉飛出,飛行穩定,精度較高,射程能大大增加。”

    但這個改進的重點是炮閂的改造,要考慮到退彈殼,防撞擊,還要和後世一樣用線拉動。

    丁毅雖然能說點原理,但從改造到實現,也不是一兩年的事。

    但原歷史上都有人研究出來了,現在大乾還有丁毅做簡單介紹,雖然他不是專家,但提供了改造的思路,能讓工程師和工匠們,少走很多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