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刀老炎 作品

第830章 讀書人的不滿

    “還要分筆試和實踐操作?”

    “考畜牧局的人,還得給朝廷養只豬不成?”

    “哈哈哈。”現場一片譁然大笑。

    “簡直滑天下之大稽,前古未聞,讀書人的恥辱。”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讓我堂堂舉人和一個農夫在一起辦公?荒堂,不考也罷。”

    “商人都能當官,母豬都能上樹了。”

    圍觀的人越看越氣憤,應天府加八百,近兩百多官員職位,能考的沒幾個,一大批商人,農民,工匠反可以報名,他們都氣瘋。

    關鍵這次科舉和明朝的不一樣,考中四品就是四品,考中三品就是三品。

    但朝廷也公示了,因為是開國第一次取士,才是如此,以後多數只會招錄最低層的官員,大部分中高層官員,都只能靠晉升。

    所以這次的機會是最好的,誰不想一步登天,考個三品四品官?

    此時圍觀的人群中,有一隊人比較特殊,這些人裡有的年紀比較大,有的比較年輕。

    其中最年輕的一個,叫侯方域,出生於1618年,父親曾是明朝戶部尚書侯恂,之前說過,這個侯恂當戶部尚書時,曾經:“拮据兵餉,不事加派,而轉運不乏。”當時乾的挺好,後來被溫體仁唆使宋之普等奏劾侯恂靡餉誤國。侯恂被削職,不久入獄,長達七年。

    丁毅進京重組內閣後,侯恂調任農業部為左侍郎,官小了點,但表現不錯,在囤田方面很有經驗。

    侯方域十六就已中了秀才,也娶了親。

    崇禎七年,他代父草擬屯田奏議,計分官屯、軍屯、兵屯、民屯、商屯,腹屯、邊屯、墾種、考課、信任等十目,洋洋萬言,條暢練達,期於可行。

    但此時大局已成鼎沸魚爛之勢,民間有“田”字詩,所謂“昔為富之基,今成累字頭”,有田者寧願流離道途,乞討為生,不願回鄉耕種,藉以逃避“加派”。在這種情況下談屯墾,無異紙上談兵。此奏上否不可知,即上亦不能行,可為斷言。

    李自成圍開封時,他隨父親避難到應天。

    他在這裡與冒襄、陳貞慧、方以智等人交往過密,人稱四公子,還加入了復社,復社是明末以江南士大夫為核心的政治、文學團體,有“小東林”““嗣東林”之稱,巔峰期有三千多成員,包括京師的周鍾都是復社的成員。

    復社的主要任務固然在於揣摩八股,切磋學問,砥礪品行,但又帶有濃烈的政治色彩,以東林後繼自任,主張“蠲逋租,舉廢籍,撤中使,止內操”,反映著“吳江大姓”等江南地主、商人的利益,又與這一帶市民階層的鬥爭相呼應,因而具有相當廣泛的基礎。

    簡單來說,復社的人注重反映社會現實,揭露權奸宦官,同情民生疾苦,但同樣維護地主和商人的利益,因為他們本身大部分都是地主和官二代,或者是屢試不中,自認為懷才不遇的,很想當官的人。

    他們的作品反映社會現實,揭露權奸宦官,同情民生疾苦,是因為他們覺的自己沒當上官,一旦讓自己當上官了,必然可以做的比那些官員好。